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2/3頁)

韓岡將被褥向上提了提,蓋住了她身子,免得受涼。柔聲問道:“怎麽樣了,頭還暈嗎?”

周南搖搖頭,靠在韓岡的懷裏很是舒服,“已經好多了。”

她回到家後歇了兩日,又請了禦醫開了兩服調養的藥,氣色看起來已經好了不少。不過禦醫也說了,動了胎氣沒那沒容易就好,還要養上一陣。

韓岡伸手從使女手中端了藥,還熱著。用勺子舀了一口,湊在了周南的唇邊。

周南仰起臉,看到的是溫和淵深的一對眼睛,在眼中看見的是寵溺和關愛。

依順地張開口,喝了下去。“好苦。”周南頓時輕聲叫著,脆弱得像個孩子一般。

“現在苦一點,等病好了就甜了。”

韓岡鼻子嗅了嗅,房間內在藥味中還帶著一股鮮香。病房裏面有兩個爐子,一個是小藥爐,另一個則是取暖用的火爐。火爐上架著一口蒸鍋,“鍋子裏面熱的是雞湯吧?”韓岡問著。

使女回道:“是雞茸粟米粥,用的是雞湯燉的。”

“等喝了藥,就喝點雞湯,正好去苦味。”

“嗯。”周南嬌憨點頭,乖乖地喝藥。

服侍了周南喝了藥,又讓她喝了點雞茸粟米粥,說了幾句話,扶著她躺下來休息了。幫周南蓋好被子,韓岡示意站在一旁的使女好生地侍候,然後悄聲地走了出去。

到了正屋,王旖她們已經等了很久了。

王旖低聲問道:“南娘妹妹可還好?”

“沒事,不要緊。”韓岡說道。

“爹爹!”活潑可愛的小丫頭跳了出來,烏溜溜的大眼睛靈動至極,舉著雙手讓韓岡抱。

韓岡俯身將女兒抱起。他有五個兒子,就一個寶貝女兒,當然最受疼愛。“今天有沒有聽話?”他笑著問。

“金娘最聽話了,一百個大字早上就寫好了。”小丫頭叫道。她趴在韓岡耳邊神神秘秘地說,“爹爹。聽說遼國的皇帝從飛船上掉下來了。春錦和秋羅,都說是爹爹做的。”

“當然是胡說。爹爹坐在京城中,手可夠不到遼國去。”韓岡伸出右手,“你看,爹爹的手就這麽長,站在這裏連門都夠不到。”

房中的人撐不住都笑了起來,金娘也知道韓岡是在開玩笑,扭著身子不高興。韓岡寵溺地拍拍女兒的頭,把她放下道:“好了,別耽擱了,吃飯。”

金娘乖乖地坐在桌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不提。

吃過飯,老三老四老五三個兒子被抱進去睡覺了。韓岡叫了三位兒女一起回到書房,坐下來考校他們的功課。

韓岡坐在高靠背的交椅上,問著面前站成一排的兒女:“三字經可背熟了?”

三個小孩子一起用力點頭,“都背熟了。”

“九九口訣呢?”

“也背熟了。”

“那好,一個個來,背給爹爹聽。”

雖然並附注釋的三字經才剛剛交付印書坊刻印,但原本早就抄了幾遍,給韓家的子女去學習了。不過幾百字而已,小孩子記性又好,半個月時間,全都已經背熟。

“鐘哥兒,你先來。”韓岡點了老大的名。

韓岡過去忙於公事,很少有空閑顧及子女。幾個孩子對他這個父親都有幾分畏懼。也就是韓岡比較寵唯一的一個女兒,所以金娘才跟他親近。現在則是有空了,肯定是要多關心下兒子。

站在父親面前,小韓鐘有些緊張。韓岡的書房平常是不讓他們進出,不論是在京城的舊宅,還是在京西,都是如此。站在父親的書房中,對面就是家中人人敬畏的父親。

“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韓鐘略帶顫抖的聲音,從韓岡親筆定下的三字經開頭背起,一句一句,漸漸就鎮定了。全篇一口氣背了下來,中間錯了兩個字,但又立刻改正了。

韓岡聽得很滿意。讀書要先能背,然後能寫,接下來還要理解,最後就是應用。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接下來是九九乘法口訣。不過剛要背,司閽就送了一份帖子來,說是人就在門房候著。

龍圖學士家的大門可不好進,沒有些關系,少說也都等上三五日。尤其到了晚上,對遊宴毫無興趣的韓岡如今都是閉門謝客,司閽也知道這一點,門狀一般都不會收。

韓岡看了看名帖上的落款,算是知道為什麽家裏看大門的司閽會收了名帖來稟報——是郭逵的兒子郭忠孝。

韓岡跟郭忠孝過去在秦州的時候見過幾次面,雖然是武將之子,蔭補的也是武職,但他還是二程的門人,看起來是要走文官的路線。不過韓岡沒聽說郭逵的兒子考中進士,多半還是個蔭補官而已。

韓岡將名帖一收,吩咐道:“帶他去偏廳。”司閽離開,韓岡就對兒女道:“今天爹爹有事,就散了。”

“是,爹爹!”老二韓鉦叫得比誰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