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2/2頁)

郭忠孝搖搖頭,笑道:“此茶口味特別,不僅僅是野山茶的緣故。”

“是制法有別的緣故。尋常茶葉皆是上屜蒸青,但蒸法耗柴薪,山民儉省,直接就在鍋上炒了。比不上龍團工序繁復,不過喝起來倒是別有一番風味。若是立之覺得不合口,韓岡就讓人換了龍團來。”

“不必了,這茶雖與世人口味不合,卻正合在下心意,家父應該也喜歡。”

“即是如此,待會韓岡就讓人包上兩斤贈與立之。還望不要嫌少,已經是年終,韓岡手上也只剩七八斤了。”

“多謝龍圖厚贈。”郭忠孝又喝了一口茶,越發地覺得這茶合口味,不過他今天來不是為了喝茶的,而是有正經事。嘆了口氣:“如今攻打西夏,也是如同這野山茶一般,合乎天下人之心,可惜不合龍圖和家父的想法。”

郭忠孝並不是上佳的說客,話題轉得有些勉強。韓岡道:“遼夏兩國同時內亂,如此良機千載難逢。瀚海雖是難渡,但如今軍中名將如林,精兵無數,攻下興靈也不是不可能。韓岡也只是覺得直取靈夏稍嫌冒險,希望能夠穩妥一點,並不是覺得不該攻取西夏。想來令尊郭太尉,也不會認為此戰必敗吧?”

“的確不是。”郭忠孝搖頭,“家嚴也只是想著能夠穩妥一點。”

甫一見面,韓岡對自己稱呼他“龍圖”受之不移,郭忠孝就知道今天的差事不好辦了。這樣的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並不見親近,有些話就難以說出口。

“那不知立之今日夜中來訪,不知又是有何事指教?”韓岡問道。

他不信郭逵敢在這時候去幻想討伐西夏的主帥之位。

不是說郭逵會擔心走了狄青的舊路。只要郭逵在得勝後立刻辭官歸隱,文官們也不會去跟他過不去,而天子更是要蔭封他三代以作酬勞,郭家至少能安穩三代而不虞門第衰落。而是說郭逵絕不會蠢到認為自己會同意以穩步推進為條件,幫他奪取西軍主帥之位。

韓岡的基本盤在西軍,他絕不可能反對攻打西夏,也不會同意讓外來的將帥得到主帥的位置。先取蘭州、銀夏的方略,只是體現了韓岡穩妥的性格,並不會與滅亡西夏的總方針相違。而郭逵雖說多次在關西任職,可並非西軍出身,他想要虎口奪食,韓岡怎麽也不會支持他。

郭忠孝卻在反問:“如果朝廷當真以興靈為目標而興兵,不知以龍圖之見,當如何用兵?”

韓岡看了郭忠孝兩眼,隨即扳起了手指:“西夏乃萬乘之國,自當全力而攻。出兵興靈,大的方向為四路,從出兵的地點細分下來則是六路:

河東軍過黃河,直取西夏腹地,破祥佑軍司,入銀夏,趨靈州,這是第一路;

鄜延路所部沿無定河北上,越橫山,攻取銀、夏,進而越瀚海攻靈州,這是第二路;

環慶路兵馬穿過青崗峽攻韋州,越瀚海取靈州,這是第三路;

涇原路軍從兜嶺走沿葫蘆河北進,攻靈州,這是第四路;

秦鳳路兵馬翻越柔狼山,沿黃河取靈州,是為第五路;

熙河路官軍會合河湟蕃軍攻下蘭州北上,截斷西涼府和甘肅軍司的勤王援軍,並向東攻靈州,這是第六路。”

“全軍會合在靈州城下?!”郭忠孝擡眼問道。

韓岡冷笑:“這樣的規劃當然可笑之極,可一旦以興靈為目標,又有誰甘心落後他人一步,為他人作嫁衣裳?都會往靈州趕,根本攔不住——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的話都沒用——還不如事先做好準備,省得因為糧草不濟而餓死,反正只要攻下靈州城就夠了,以官軍的實力,任何兩路兵馬合力,應當都能做到這一點。”

郭忠孝沉默了一下,嘆道:“……龍圖的說法跟家嚴一模一樣。”

“所以韓岡想問,郭太尉究竟是什麽打算?”

“龍圖當真認為遼國內亂,就一點也不用擔心了嗎?”

韓岡神色終於變了:“郭太尉想要去河東?!”

郭忠孝沒料到韓岡反應如此之快,驚異之下點頭道:“用兵以奇勝,亦須以正合。遼國雖說內亂在即,但也不是百萬大軍會捉對廝殺。家嚴對遼國內情稍有心得,真正會參與內爭的也只是各部貴胄名下的頭下軍,以及從屬於各斡魯朵的宮分軍而已。西南、山後諸軍會參與其中可能性並不大。僅僅是一西京道,就有十萬兵馬。焉能以其國中內亂,而輕忽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