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2/2頁)

幸好光是有神兵利器也不是肯定能在戰陣中得勝,正面無可拮抗,但合用有效的策略,就讓大白高國的戰士將鐵甲從宋人身上剝了下來。

現在幾乎所有的西夏將領們的親兵,如今都是穿戴著宋軍指揮使及其以下的軍官們的裝備——靈州城下的繳獲中,其數量僅次於士兵們的簡易板甲——由於這些甲胄都是按照官職的不同等級,鑲上不同的飾物,外觀甚為精美,穿上使得親兵們的面貌煥然一新。

仁多澣的親兵穿戴得都是都頭一級的全身鎧。鐵甲浸了銅,微微泛著赤紅。不像卒伍們的裝具,只有覆蓋前胸後背的甲片,以及保護下半身的幾片裙甲。而是肩部、臂部以及腿部都有配件。頭盔盔纓上方還豎起一根四寸長的小棍,棍上黏著面三角形的小角旗。

據葉孛麻所了解,宋軍都頭們的站位,是列陣時的標準。他站在那裏,他下面的士兵就會跟到哪裏,這是宋軍軍令中嚴格要求執行的條款。都頭們頭盔上的角旗,就是讓下面的士兵們知道,該跟著誰,誰才是統領百人的頭目。

這樣的一套盔甲,到了黨項貴胄們的手中,用來代表親兵身份也是一樣的有用。

在宋軍中,更高一層的甲胄都是給將領們量身訂做了,件件都是價值千金,鎏金、鎏銀的不在少數。葉孛麻拿回家的幾件頂級戰利品,連襯裏都是用著熊皮,只是對他來說並不算合身。

同樣聽著身後的甲胄作響,仁多澣對葉孛麻笑道:“過去可從來沒想過,能給族裏的兒郎都配上鐵甲,靈州一戰,可也算是不虧了。”

葉孛麻搖了搖頭:“有什麽好高興,今天奪了三萬套,明天宋人就能打造個六萬套出來。六十萬禁軍三年全部換上鐵甲,一年能產二十萬套鐵甲。如今丟了三萬套,也就讓趙官家肉疼心疼,都不帶傷筋動骨的。”

他轉頭對仁多澣苦笑,“越是跟宋人廝殺,就越是明白他們有多財大氣粗。一年造甲數十萬,丟了多少,十倍補回。怎麽跟宋人比,就是靈州那樣的勝仗再來一次都完了。一場水放下來,靈州城外的田全毀了,明年的口糧還不知在哪裏。”葉孛麻仰天嘆息:“過去是肥羊,如今就是山豬。一樣的咬一口肥油四溢,可他們長獠牙了。想咬下一塊肉,自己還不知要出多少血。”

仁多澣聞言默然,走了幾步又勉強笑道:“好歹還有些肉咬回來,比前幾次輸得本錢都光了要好。不是還俘獲了一幹工匠嗎,沒有這些匠人,誰有把握能攻下鹽州城?”

“可是沒鐵匠……宋人都不給營中配鐵匠了!”

靈州城下一戰,俘虜甚多,足足有兩千之眾,其中光是能制造攻城器具的工匠就有四個,被派來服侍飛船的工匠一人,只是沒有鐵匠——在過去,宋軍不論是出陣還是守在寨中,總會有一兩名鐵匠用來修復兵器或是甲胄,但現在的宋軍如果兵器壞了,直接換一個新的;甲胄出了問題,換個配件。寶貴的人力不耗費在修修補補上。

這是標準的財大氣粗。

“……不管怎麽說好歹還要拼一下。”仁多澣說著,人在死前還要掙紮一番,何況一個擁有百萬人丁的大國,“前面宋軍攻到靈州城下時,是命懸一線,整個吊在半空中,就一根手指搭在懸崖上,就這樣還爬了回來。如今的局面縱然也是危在旦夕,但總比幾個月前要強得多。這一戰若勝,一二十年內,東朝絕不敢再西顧,不爭一爭如何能甘心。”

“說得也是。”葉孛麻的神色也緩了下來:“要是宋人退守銀州、夏州,他們倒有九成勝算,無論如何我都是不會來的。現在他們貪心地想保鹽州,好歹是對半開了。”

“東朝的皇帝總是胡亂選主帥。什麽徐禧,過去聽都沒聽說過。這一回要是勝了,耶律乙辛多半忍不住要領軍南下,到時候就是有十幾二十年的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