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2/2頁)

章惇在天文上見識不算多,沒什麽研究,不知道過去有沒有人發現銀河的真面目。不過古往今來描述銀河的詩句,都脫不開銀河、天河、星漢一類與河流關聯的辭藻。

章惇一聲慨嘆,今日方知銀河乃是何物。

他又記起章援的話,將千裏鏡挪移了一個角度,又對準月亮照過去。

月中陰影,世傳是嫦娥的玉兔,吳剛的桂花,乃至有山寺月下尋桂子的詩句,但在千裏鏡中,桂花也好,兔子也好,從透明的鏡片中瞧過去,全都消失不見,僅僅是大大小小、顏色略深的圓圈。

看來看去,章惇總覺得那些圓圈像是井口,又或是坑洞。在廣西,大約邕州轄下的羈縻州武籠州【百色】再往北去的地方,章惇就聽說過那裏的山嶺中有幾十上百的圓形深坑,最大一個,深闊皆達百丈以上。或許月亮上的圓形陰影就是這樣的深坑。

不知韓岡知不知道,以他對天文的了解,也許會知道其中的詳情,章惇還記得當年曾經有一次與韓岡談到天文。據韓岡所說,月亮、大地和太陽,皆是球形,是一個繞著一個,日月的等級,如同祖孫,並不是可以並稱的。月亮的光是反射陽光而來,所以盈虧的變化,只是面對太陽和大地角度不同的結果。而所謂的日食和月食,則是三者互相掩映而產生。

韓岡的說法對章惇來說很是新奇,不過後來韓岡便絕口不談星象天文的話題,章惇見狀也就不再追問,反正他對天文星象也沒什麽興趣。

放下手中的千裏鏡,章惇搖搖頭。雖然自己對天文興趣不大,可士大夫中,愛好天文地理的數不勝數。只是數算一關,便擋住了不知多少人的鉆研天文的道路。而觀測星象的器具,除了一對肉眼之外,無不是只有官府才能造的出來,渾儀、渾象豈是普通人能夠打造?但一具能觀星的千裏鏡可是方便得多。再過幾年,千裏鏡多半就跟顯微鏡一樣,在有些身家的士大夫家中普及。那時候,想必每天都會有成百上千的人跟今天的自己一樣,望著夜空中的星和月。

只是對章惇來說,地上的事都還沒有梳理清楚,那還有心去管天上的事。正如夫子曾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鬼神之事,與人無尤。天上的事就歸於天好了,生活在地上,還是關注人事為上。

“不過,暫時由著他們來吧。”章惇想著,將千裏鏡還給章持。

正對著兩個戰戰兢兢的兒子,章惇道:“平日裏,你們還是要把心放在功課上,進士才是一切的根基。不過張弛有道,一天到晚讀書,也不一定能有多少進步。歇下來時,擺弄一下顯微鏡什麽的倒也不妨事。”

章惇年輕的時候也浪蕩過,甚至還偷過同族長輩家的小妾,但輪到自己的兒子身上,他可就是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他們有樣學樣。平日裏兩個兒子讀書也是辛苦了,拿著顯微鏡,或是研究一下格物之道放松一下,總比跟著那一幹不成材的浮浪子弟,去秦樓楚館消遣要強。雖說物理、算學、自然什麽的都是五經之外的學術,可如今也算是正經的學問了。

章惇又指了指千裏鏡,正色肅容:“不過這千裏鏡還是先放一放,星象讖緯向來連在一起說的,私習天文如今雖然查禁得不如國初那般森嚴了,但真要入罪,最輕都是流放。天子近來禦體欠佳,太皇太後沉疴難起,八皇子又夭折了,讖緯的嫌疑,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章持、章援聞言悚然,齊聲道:“孩兒明白。”

“所謂法不責眾。等過兩年,千裏鏡跟顯微鏡一樣流傳開了,再隨大流去研習也不遲。”章惇擡眼望著群星密布的夜空,“到時候,若是在這方面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去問韓玉昆,他藏著掖著的,還不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