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2/2頁)

兩邊都不想要一場戰爭,但最後到底會不會有戰爭,卻怎麽也說不準,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出意外。真要到了騎虎難下的局面,上面想不打,恐怕也壓不住陣腳。

“先做好背水一戰的準備,不開戰是最好,但開了戰,我們也不需要怕。”

韓岡已經做好了與遼人開戰的準備。秋冬本來就是騎兵活躍的時節,養精蓄銳的遼軍鐵騎,在頭腦發熱的將領指揮下,當真能撕破舊日的約定。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能權衡利弊,越到高層的確越是偏向保守和穩重——因為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防止意外動搖自己的權位——但底下人的想法,卻不一定跟上面是一條心。想往上爬的人很多,但位置就那麽多,不立下讓人印象深刻的功績,怎麽能壓倒一幹競爭對手?

在大宋是這個道理,在遼國,道理當然也是相通的。對功勞的渴求,貫穿了每一名士兵的心中,他們只信服能將他們帶上戰場、最後又給他們帶來勝利的統帥。就是不知道蕭十三是不是這樣的類型。之前在雁門關與其打過幾次交道,雖沒有正式會面,但對耶律乙辛的這位親信,韓岡也算有了幾分了解。

“相信折府州應該做好準備了。”韓岡相信折克行的頭腦,不會不加以防範。

“肯定的。龍圖可以放心。”折可適打著包票。

李憲那裏還沒有消息,但想必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朝廷的令旨和封賞一到,便立刻領軍北上。

折克行那邊的進展太過於順利,讓人都懷疑起消息的真實性。但一戰不打,就這麽松懈下去,等到真正的敵人抵達時,可就連守城都成了癡心妄想。折克行再怎麽籌備完全,也很難攔住全力南下的遼軍。

“得讓他們將皮繃緊一點才行。”韓岡想著。

……

結束了與來家使節的會面,折克行在黑暗中沉思著。

出乎折克行的意料,來佛奴雖然是棵墻頭草,但卻是不折不扣的聰明人。他派出來的信使,對折克行開出的條件,幾乎是全盤接受。談判順利得難以想像,甚至到了讓人懷疑的地步。

來佛奴的兒子轉達了他父親開出來的價碼,竟然願意以安排來家南遷安置為條件,讓出唐龍鎮及附近方圓數十裏屬於來家的土地。

官軍進駐唐龍鎮,同時還要分兵去把守柳發川。濁輪砦、暖泉峰,這都是需要把守的據點。同時還要進一步整頓周邊蕃部,以減少他們倒戈的可能。擺在折克行面前的差事,想要解決得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好韓龍圖之前調撥了一批鐵甲過來,否則手上的這兩萬人馬,怎麽也不敢分兵的。”折克行笑嘆道。

讓折可適在韓岡身邊做幕僚的確是做對了,雖然朝廷對折家這個事實上的藩鎮一向提防約束,就連江南那點不成氣候的禁軍,都配發了全套的板甲和鋼刀,但折家依然只有四個指揮的具裝步兵。

但韓岡上個月大筆一揮,便從府庫中調撥了四千步卒的全副裝具,板甲、頭盔、斬馬刀、腰刀、神臂弓,一應俱全,而且還包括了指揮使以下各級軍官的裝備。折家所掌控的核心私兵,全都順利換裝。

精良的武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戰鬥力上的提升,士氣也隨之大漲。折家之所以上下一致同意收復豐州失土,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裝備提升的緣故。

折可大道:“其實四千也不算多,靈州城下一次就丟了近十萬,也不見有多心疼。”

“同樣的一貫錢,在窮人和富人眼中,分量是不一樣的。”折克行搖頭笑了笑,又道:“以我折家的六千子弟兵為本,輔以麟府軍剩下的兩萬人馬,北面的契丹人只要敢殺過來,就不要再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