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2/2頁)

折克仁聽了折可大的解釋,嘆了一口氣:“契丹人的精氣神果然不是西賊可比。日後鎮守邊陲,有得頭疼。”

留下了上千具屍體,來犯的遼人狼狽地逃回了武清軍。而苦力營中的叛亂,沒有得到外援的支持,也順利地被鎮壓了下去。

在天亮後,得知遼人慘敗而退,蕭海裏立刻被殘余的黨項人給出賣,所有混入苦力營中的契丹人在火並中全數被斬殺,無一得脫。至於營中的黑山黨項苦力,僅僅剩下之前的六成。不過相對於之後的工程量,這個數目也差不多足夠了。

一場大戰終於是結束了。

這個“大”字不能說是很恰當,從規模上只能說得上是勉強,從防禦戰的角度來看,戰果倒是很不少。可實際上的戰鬥,卻完全稱不上激烈,一切變化盡在預計中。當遼人主動跳下來的時候,讓人無法有太多的成就感。不過看著累積起來的遼軍首級,還有一堆旗幟、鼓號,折克仁還是掩不住臉上的笑意。

折可大隨著折克仁從苦力營中出來。已經被鎮壓的黨項苦力營並沒有什麽好看的,經過一陣好殺,又將挑起亂事的罪責歸咎到契丹人身上,剩下的黑山黨項都老實了不少。到完工前,應該不會再有膽子反亂了。

營外的火場,尚有裊裊余煙。夜中一場大火,是阻止苦力脫逃和引誘契丹軍上鉤的關鍵,不過囤積起來的草料、木料都被焚燒一空。一堆堆從神木寨采來的石炭,昨夜也是燒得火光接天。不過撥開表面的灰燼,下面卻是煙熏火烤過後的炭塊。

撚起一塊黑得發亮的石炭碎片,折可大問著折克仁:“這個還能用吧?”

石炭堆得很是緊密,燒起來時,焰火連天,但燒了半夜之後火頭便逐漸變小,很快又被兩側高坡上融化了的雪水給熄滅。倒是還留下了不少殘余。

“燒一燒就知道了。”折克仁道,“說起來跟如今煉鐵用的焦炭一樣,都是悶燒過的。說不定還能用。”

“那就試試看能不能煉鐵,要是能用的話,府州的鐵匠鋪倒是方便了。”

……

“耶律總管怎麽了?”

從暖泉峰下回來的蕭敵裏,還沒進大營就收到了兵敗柳發川的消息。

“耶律總管不從樞密號令,不聽忠言,妄自攻打宋軍營寨。不但沒能成功將做內應的蕭海裏救回來,還損兵折將,傷亡慘重。”

蕭敵裏和蕭海裏名字雖相近,但關系隔得可就遠了,官位差得更遠。但蕭海裏到底在哪裏,蕭敵裏還是很清楚的——進駐東勝州的大軍南下,就是為了呼應潛入宋人營壘中的那一隊人馬。但那應該僅僅是呼應,無論如何都不該變成攻打宋軍營寨的結果。

蕭海裏陷在宋人的營寨中,最終也沒能脫身。而本來僅僅是奉命偽做威脅宋軍大營,呼應宋人營中蕭海裏起事的耶律羅漢奴,卻妄自攻打宋軍營壘,最後落到損兵折將。

大多數遼軍尚未被宋軍圍困,一見戰局不妙,便頂著風暴一般的箭雨,仗著快馬和夜色逃之夭夭。可突入營柵的那一千多人,都沒有來得及逃出生天。甚至連耶律羅漢奴本人也是重傷而歸。

這個消息讓蕭敵裏心頭壓下了一塊巨石。

蕭十三肯定不會放過耶律羅漢奴,他之前也的確是當著眾將的面,叮囑過耶律羅漢奴不要攻打宋軍營寨,做做樣子讓蕭海裏可以乘勢起事就可以了。

當時人人都認為這是蕭十三對不情願駐兵武清軍的耶律羅漢奴的妥協,可誰能想到在出兵之後,耶律羅漢奴卻一改舊意,去進攻宋軍營寨了。

從聽到的消息中可以得知,是耶律羅漢奴看到宋軍營壘中起火生亂,有心抓住這個時機好一舉建功,可惜的是,那根本就是宋人的陷阱。

這一下兵敗的罪名全都得由耶律羅漢奴承擔,就是煽動宋營中的黑山黨項叛亂失敗,也同樣得由耶律羅漢奴承擔。甚至蕭十三還能說,他本有從宋人手中奪回舊豐州的計策,可全被冒進的南院大王親弟給破壞了。

想到這裏,蕭敵裏忽而遍體身寒,難道蕭十三他是算準了耶律羅漢奴的性格,才派他去呼應蕭海裏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