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2/2頁)

“官文上沒有寫啊。”韓岡說了一句,無奈地搖搖頭,酗酒的情況在烈酒出現之後變得嚴重起來,尤其是北方的州縣,每年冬天的夜晚,因為醉酒而被凍死在路邊的酒徒人數,已經快趕上乞丐等無家可歸之人了:“這就沒有辦法了。讓夜裏的巡城和更夫,經過酒館的路上多照看點吧。”

“下官知道了。”

“城外的情況怎麽樣?”韓岡放下報告,又問道。太原城中是由府衙直接管理,城外的鄉村,才是陽曲縣的管轄範圍,正如開封府之於東京城一般。

“明天陽曲縣應該能將雪後的災情報上來,再過個三五天,榆次、交城幾個縣也都能將情況傳回來了。盂縣離得最遠,不過龍圖之前已經下令讓各縣隨時匯報,最多七天,雪後的傷亡情況也該到了。”

太原府的司戶參軍是積年老宦,對政務處理得心應手,讓韓岡很是滿意。

西廳內的對話傳到外間,正在整理公文的黃裳和折可適都聽得一清二楚。

“也只有這個時候才會有雪災。”折可適低聲細語,“這一年可就要過去了,比起往年,路倒的餓殍可是少了九成以上。”

“想想這一年,事情還真多,不過總算是有個了結。”黃裳望著窗外的雪景:“明年當會有個好年景。”

“外面都在贊著龍圖的治理之功呢。”

“這當然是龍圖的功勞!”

因為種痘法的普及,開創者韓岡在民間的聲望極高。他臨危受命,經略河東,心思多放在戰陣上,太原府的政務其實在許多地方都有所疏漏。不過崇高的聲望讓他在戰事之余,處理州中之事時,節省了許多口舌上的糾纏。

而且韓岡利用大批黑山黨項作為勞動力,將路中數以萬計的可能被動用的民力給節省了下來。今年夏秋的戰事,也因韓岡的舉措,沒有太過幹擾到河東百姓的生產和生活。

百姓是淳樸的,但又是精明的,戰爭的意義在他們之中沒多少人會了解,但會給自己帶來什麽樣的影響,不需要太多見識都會明白。韓岡的作為,在秋冬之季,讓多少百姓將一顆提起的心放了下來,名聲和人望都上了不止一個台階。

“嗯?”正在檢視文牘的黃裳突然出聲。

“怎麽了?”。

“劃界使。”黃裳舉起手上最新從京城收到的政事堂省劄,“朝廷要派劃界使來了。”

“誰是正使?”

“韓玉汝。”

“韓縝?!怎麽又是他!”折可適失聲叫了起來。

“可不就是他。”黃裳將手上的公函遞給折可適,“從之前河東劃界的先例來看,至少還要一年兩年的時間。”

折可適看了兩眼之後,眉頭就緊緊皺了起來。

這是今年的第三批國信使。宋遼兩國分割吞並西夏後,亟須將西北的新國界徹底劃定下來。前一批使臣在耶律乙辛那裏談崩了,主要還是勝州之戰的結果傳到了南京道的緣故。不得已,朝廷換上了新的一批使臣。正如省劄中所說,是由翰林學士韓縝領銜。

“當年韓內翰主持河東劃界,可是一讓再讓,從山下退到分水嶺上,十幾間巡鋪都給讓掉了。還有上萬百姓,也不得不內遷。當真對得起那份俸祿。”折可適撇嘴冷笑著。

“這件事不是韓玉汝的錯。”從內間的大門處傳來韓岡的聲音。

“龍圖。”黃裳和折可適忙站了起來,回頭就看見韓岡從內廳走出來。

看著兩名幕僚一眼,韓岡搖搖頭,為韓縝辯解了一句後,卻不再多說,將司戶參軍送到廳門前。

熙寧八年的時候,韓岡當時就在東京城。被遼國使節蕭禧逼著割地到底是什麽情況,他可比折可適要清楚得多。趙頊三番幾次下詔,這完全不是韓縝的責任。

但也沒有必要再糾纏過去的事,畢竟時至今日,即便是趙頊,也不會再對遼人的訛詐感到心驚膽戰,而不敢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