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2/2頁)

蔡卞輕呷了一口杯中的百合涼湯,由於是冰鎮過的,口感分外的清涼。冬季賜炭,夏季賜冰。這是大宋在京官員們所能享受到的福利。但這樣的福利,官品越低,享受的理所當然的就越少。蔡卞如今只是個史館校勘,離正式的三館館職還差了一點,同時在國子監的差事同樣品階不高,僅是個剛剛轉官的京官而已。尚幸他與蔡京同住一宅,倒是能享受到朝官的待遇。

“可惜哥哥已經不在厚生司中,否則編纂藥典,也少不了哥哥。”

“因人成事,縱有功,在世人眼中,也盡是韓岡的。豈是愚兄所願?”蔡京搖頭笑著。

他在厚生司中得到的功勞,多有人說是占了韓岡的便宜。雖然蔡京並不在乎這一點,只要能升官,還怕別人議論?笑罵由他,好官我自為之。鄧綰的名言可是說進了蔡京的心裏。

但論起好官,厚生司如何比得上禦史台?說起清要之職,那可是以諫官為首。

“不過韓岡倒是個聰明人。”蔡京又說著:“等藥典編成之日,多半就是他入兩府之時。現在天子一直壓著,不讓他入兩府,還不是因為他的年資不足的緣故?”

“《太平禦覽》窮兩府三館七年之功,《武經總要》則是五年,《資治通鑒》至今未成,可都十二年了。韓岡要編訂的藥典,是繁是簡尚且不明,就是他所說的重列綱目,還不知是什麽樣。今天連《本草》都貶了,若是藥典有甚差池,可少不了丟人現眼。想必韓岡會精雕細鑿,如此一來,說不定十年亦難見功。”

“且等著看就是了,過幾日他肯定要上劄子,到時候不就一清二楚了?”蔡京沒興趣去猜,道:“明日愚兄在棉行樓中置酒,元度你來不來?”

蔡卞搖搖頭,“有哥哥出面就足夠了。”

他的脾胃一向弱,一飲酒回去後少不了要上吐下瀉,甚至病個幾日,要是學著蔡京日日飲宴,那還真是要人命了。但奇怪的是,他在家裏就是吃些冰鎮過的冷食,倒是一點沒事。

不過蔡京這樣好宴客的行事風格,讓蔡卞有些擔心,“哥哥,你現在已經是烏台中人,宴請外官恐會惹人議論。”

“不妨事。”蔡京打個哈哈,“沒說做了台官,就該跟親朋好友割席斷交的,人情往來,又如何少得了?”

見蔡卞還想勸,蔡京又換了話題,“說起來之前介甫相公進《字說》,為新學大張旗鼓,愚兄本以為韓岡為氣學會針鋒相對,卻沒想到上朝後就變成了藥典和醫館。看起來他還是不敢與他嶽父硬頂著來。”

“《字說》乃是介甫相公多年心血所得,韓岡就算想要爭上一爭,也得用上幾年的時間去寫文章,可不是張張嘴就能駁得了的。”蔡卞是王安石的弟子,曾經前往江寧向王安石求學,否則也不會被留在國子監中任職,“他改在醫典上下功夫,大概是打著避實就虛的打算……詩賦就不用提了,只論起經義,韓岡也不是介甫相公的對手,最多也就跟洛陽的二程打打擂台。”

“韓岡所學,偏近自然。對經義的解釋,自然是要差了介甫相公一籌。只是京城的衙內中如今流行顯微鏡和千裏鏡,前幾日去汴水邊的張家酒店,還聽見呂晦叔【呂公著】家的十三衙內在隔壁的廂房中高談闊論,說他用千裏鏡看土星,發現土星是扁的,像是邊上多了一圈帽檐,給人一通嘲笑。”

“是個眼睛不好的。”蔡卞笑了,道:“不過小弟倒是聽說,拿著千裏鏡從十三間樓往甜水巷裏偷窺的更多。”

蔡京聞言眼神就變了:“是哪一家的在這麽做?”

蔡卞覺得蔡京的語氣有異,看了他一眼,隨即便明白了,“哥哥可是要準備上本了?”

蔡京點了點頭。新入烏台,第一個人選實在是很傷腦筋,必然是要找個合適的對象,好來一個開門紅。不過蔡京也知道,剛剛上任的官員最好不能彈劾,尤其是天子親自任命的人,那是跟自己過不去。不過若是做得好,五六年內,晉身侍制倒也不是難事。

隨即又是冷然一笑:“也要先看看夠不夠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