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2/3頁)

之前韓岡手下對被俘盜匪的處理辦法,很是粗糙而充滿暴力。在忻州以及被控制的代州地界,但凡盜賊被捉到之後,全就直接殺了,而且是吊在路邊上,供人遊觀。這讓韓岡很是不喜,不為別的,他的手下竟然連防備疾疫都不去考慮,未免太不像話了。

折可適此時正騎在馬上,左右顧盼。跟隨折克行一同南下的他,很快就被道路兩邊的風景吸引了目光。

就在官道左右,豎了兩排高高的杆子,杆子的頂端都掛著一具具屍首。屍首旁邊還插了牌子,上面寫了姓名、罪名和處決時間。字雖不算很大,可以折可適的眼力,在路中也能看清楚筆畫簡單的日期,全都是這幾天處決的。

“應該都是盜賊吧。”折可適想著。戰亂後的州縣會變成什麽樣的情形,不用多想都能預測得到。

不過折可適曾經擔任過韓岡的幕僚,總覺得這樣做並不像是韓岡的風格。

這些屍體吊在路邊應該有個幾日辰光了,已經完全變了形,看不出本來的模樣。此時驚蟄早過,屍體周邊的半空中,一團團蒼蠅飛來飛去,再過些日子就可以看見在腐爛的屍身上爬上爬下的蛆蟲了。

只是再往前走,卻發現有一隊人正在收拾這些屍首。

“怎麽收拾了?”折可適心中好奇,遣了親兵縱馬過去詢問。一般情況,這些為了震懾宵小而特意展示在公共場合的屍骸,至少得放上幾個月爛得只剩骨頭後再收拾。

“給相公看到了。”知道這一隊人馬來歷不凡,被派出來幹苦力活的隊正如實相告,“樞密相公說這是嫌春天病少。又說處決了的強賊,把首級處置一下掛上去就行了,身子直接燒了了事!”

“閑的沒事幹了,掛什麽路燈!”

這才是韓岡的原話。此時當然沒有路燈一說,不過用路邊的燈籠來理解也同樣合適。經過韓岡這麽一訓,犯下的渾事自是要盡快改正,只是正好給折克行和折可適一行看到了。

折可適聽了回報,立刻上前去通報折克行。

這種無意義的殘暴,果然是韓岡不會做的。之前不論是在交趾還是在勝州,韓岡行事更加冷酷,但絕不是那種認為只要展示自己的殘暴,就能嚇阻敵人的庸人。

折克行也稍稍松了口氣,道路兩邊的展示品並不是因為韓岡心中急躁,而將不能速攻代州的火氣撒在這些撞到刀斧前的盜賊身上,而是下屬的自把自為而已。

能保持冷靜,可見韓岡也不會針對折家做什麽布置。

“末將折克行,拜見樞密!”

甫進入忻口寨,折克行便下了馬,一路隨著被派來的奴仆,前往韓岡的行轅。見到韓岡後,他立刻搶先行禮。

韓岡立刻還禮,“觀察多禮了。”

文臣看待武將,從來都是居高臨下的態度。但韓岡對折家的未來至關重要,所以折克行不願意惹起任何無謂的不快,但韓岡的態度確實是一如傳聞。

戰事之要,在兵、在糧、在餉,但最關鍵的,還是士兵對主帥的信任度。當這些都充裕的時候,士氣自然而然也就有了。

韓岡這一邊一樣都不缺——糧草過後還有些問題,但眼下還算充裕——有他坐鎮在此,忻口寨便穩如泰山。

所以折克行才拿著這一點當作開場白:“不知樞密這裏近況如何?”

“情況不太好。”韓岡搖搖頭,“遼賊的遠探攔子馬越來越近,這兩天派出去的斥候很多,但回來的不到七成。”

“據探馬回報,與他們交手的遼軍戰馬的情況也一下好了不少。”黃裳在旁插話,“不知是將養的好,還是從西京道又來了援兵。”

“也有可能是河北的。”韓岡笑著補充。

“怎麽可能是河北呢?!耶律乙辛不是正跟郭樞密相持不下嗎?”折克行奔波勞累,此時腦中只是一團糨糊,沒有多想,話便脫口而出。

黃裳搖頭:“都打到這個分上了,戰線上不可能再有什麽突破。而代州這裏,只要以重兵穩住局面,至少還能保住現在的收獲。”

在突破不了河北防線的情況下,遼軍的重點很可能就會放在穩守住當下戰果上。耶律乙辛在易州城下擊敗了李信,這使得他重新獲取了在河北的主動權以外,也完全可以騰出手來,派遣一部分精銳來河東。這是韓岡和他的幕僚們共同的認識。

而從忻口寨往代州去,是一片地域面積並不算狹小的盆地。對於契丹騎兵來說,這一片盆地雖然還是狹小了一點,但遠比身在山谷中更有回旋的余地。

“盡管這一路來我費盡心力,只要一日不拿下代州,這個結果也只是不合格。”

“但樞密既然得了人,代州城想必很快就能奪回來。”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話的確是韓岡派人傳給折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