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為慕升平擬休兵(三)(第2/3頁)

只是再要往上升,還需要實打實的戰陣上的功勞。那些說降、擾敵、臨難不屈的功績和行動,總不能吃上一輩子。就算韓岡不說,本身就出身在軍營中的秦琬也知道要怎麽做才能讓他自己能夠在軍中立下根基。

秦琬的本部就是原本跟隨他騷擾遼軍的那不到三百人的隊伍,韓岡這些天又從手下的代州軍民中,選拔了一批合格的士兵,湊足了三個指揮一千兩百余人,配屬到秦琬的麾下。

這段時間以來,秦琬就在不停地操練著他麾下的士兵。配合他的副手,也是制置使司安排下來了,正是秦琬的熟人,同時也是韓岡親信的韓信。

在折可大離開之後,韓信便奉命到來。

韓岡向他詢問了一陣營中操練的進度,以及進駐廢棄寨堡的準備,韓信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讓韓岡心情更好了幾分,不過他立刻就想起了一件事來。

“對了,韓信。等朝廷的批復下來之後,你也該起個正式的姓名了,你總不能一直用現在這個姓名字號。”

“沒有樞密的栽培,就沒有韓信的今天。小人的名號是樞密所起,當然也得用。”韓信語氣誠摯,“何況能與淮陰同姓名,是小人的光彩。”

韓岡笑著搖了搖頭。

韓信這一回立下了汗馬功勞,韓岡於情於理都不能再讓他做自家的奴仆,既然薦書都寫了,當然得將他從韓家脫了奴籍。

仆從從主家脫籍出來,沒改姓名的倒也罷了,改了的正常都是要恢復舊姓名。不過韓信舊姓恰好姓韓,本名也只是個排行,不改其實也是無所謂。但韓岡對此很堅持。

這個時代的風俗習慣依然承襲舊唐,縱然在律法上,仆婢的人身安全已經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仁宗時更是已經被編戶齊民,視同庶民。可是在世人眼中,依然非是良民的身份,依然是賤籍。一名仆役入家中,你不給他起名更姓,他甚至就有可能會覺得你不把他當作貼心人看,也就很難得到他們的忠心。

不過這也是針對家中仆婢,當這些仆婢離開了主家,甚至得到了官身,當然就不能再維持現在的名諱。否則禦史台那邊肯定會興高采烈地歡呼找到了韓岡犯蠢的機會。

“那是過去的事了。”韓岡堅持說道,“現如今既然已經是同朝為官,怎麽還能用舊時做仆役時的名號,肯定是要改。”

韓信都跪了下來,緩緩搖頭,“要是沒有樞密的恩德,哪有韓信的今日。怎麽能剛一得志,就忘了舊恩德。小人要是改了,回家後,爹娘也饒不過。”

韓岡無奈,嘆道:“也罷。信字可以留著,不過還是得加個字才行。”

韓信神色一喜,高聲道:“敢請樞密賜名。”

韓岡沉吟了一下,“守信二字本是最好的,不過自威武郡王【石守信】之後,太多人起了這個名字,反而就不能用了。”

韓信不知道威武郡王是誰,但他知道點頭。

瞧著韓信老實等待的模樣,韓岡笑了一笑,“老子有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所守者,只是一個‘中’字而已。而我儒門,也說守中:‘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不便用‘守信’,不如就叫中信吧。‘信’字不變,加一‘中’字。韓中信!”

“可是中間的中?”

“嗯,正是。”韓岡頷首。

韓信大喜起立,端端正正地在韓岡面前拜倒:“多謝樞密賜名,從今以後,小人就是韓中信。”

韓信只拜了一拜,韓岡就攔住了她,“尊長賜名,一拜一起就夠了。”

但韓信又堅持多拜了兩拜,涎著臉笑道,“中信只是想請樞密賜下表字,一並湊全了好。”

韓岡指著韓信的鼻子,笑罵道:“你這狗頭,倒是越學越憊懶了。”

“中信不敢,”韓岡對家人和氣,韓信……應該是韓中信,面對韓岡時,說話也不是那麽恭謹嚴肅:“只是秦小乙都能得樞密賜字。中信不才,自問不會輸給他。”

秦琬的琬,是一種渾圓而無棱角的圭,所謂琬圭無鋒芒,有藏鋒含光之意,故而表字含之。

這是韓岡為秦琬所請而贈與的,故而讓韓中信看了眼熱。

不過在韓岡本人看來,含之這個表字都還是過於秀氣了。只是他本來也沒有起名的才華,這還是左思右想才靈光一閃的。不過,含之也有謙遜內守的意思在,秦琬是有些傲氣的,韓岡贈以此字,也是希望他言行上能稍稍注意一點。

現在韓中信也要一個表字,韓岡皺起眉,頭有點痛。想了一陣後方說道:“中,儒之守,信,將之德。你覺得這個表字如何?”

“守德?”

“嗯。”韓岡點了點頭,正想更進一步解說一下,外面卻傳來了緊急通報。

韓岡稍一打聽,就發現這是從太原傳到了此處的。而太原的消息,則來自太行山以東、位於南京道的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