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為慕升平擬休兵(六)(第2/2頁)

“難道還能退回道口鎮不成?”韓中信極力鼓動秦琬,“駐守土墱寨,為大軍前哨。豈能辜負了樞密的重托!”

“輸了就更辜負重托。”秦琬想著,但他最終還是決定接受韓中信的意見,畢竟還有許多探馬正巡遊在忻口寨到代州城的這一路上,小股的人馬倒罷了,可大隊的遼軍探馬就別想瞞過他們的眼睛。何況他這一部兵馬,本來就有為數不少的騎兵來護持兩翼。

……

當秦琬和韓中信正考慮著是退,還是繼續向前走的時候,忻口寨的韓岡和他們幕僚們也收到了這封緊急軍情。

“這兩年遼賊倒是變得財大氣粗起來了,這具裝甲騎說裝備就裝備了兩三千人。耶律乙辛也好意思來哭窮。”折可大口沒遮攔。

“不過擁有鐵甲是一回事,用出來則是另一回事。”章楶道,“很難想象遼軍會把希望寄托在這兩三千具裝甲騎身上。”

“不然能寄托在誰身上?宮分軍和皮室軍?他們數量太少,蕭十三也不可能舍得。部族軍中的騎兵?早就退得落花流水。步卒?那是給我們送功勞的。數來數去,想要扭轉敗局,也只剩這一隊具裝甲騎了。”

韓岡笑說著,讓在列的人們心情都輕松了起來。

“這可算是孤注一擲了吧?”

折可大的問話,卻讓他們的神色又重新繃緊。孤注一擲雖然是擺明了陷入困境,但這一次的反撲必然是兇悍無比,有若狂潮。

“自然可以算是。”韓岡點點頭。雖然其中肯定還有些算計,但遼軍給逼入了困境可是確鑿無疑的。

“既然如此,就必須小心應對了。不知樞密打算怎麽做?”章楶有些好奇韓岡的想法。

“此地大軍三萬余,難道是來此遊玩賞歇的?”

“樞密何不讓西軍上?這一回蕭十三看起來調動了不小的兵力,遠比秦含之手上的那隊人馬要多。若是遼賊去攻秦含之,只有西軍能趕得及。”折可大奇怪地問著。西軍的實力時所公認,而且還欠著韓岡不少人情。在情在理,都該用他們的。

“自我至河東以來,參戰各部幾乎都沒有損失,而且其中很多人根本就沒打過仗。不讓他們歷練一下,還要等到什麽時候?”

“可不一定能撐得住。”

“不管遼賊有多強,他們必須撐過去,朝廷的俸祿總不是白白吃的!”

韓岡解釋著自己的決定,讓來自京營的士兵與遼軍一較高下,是他的計劃。至於能不能撐得過去,那是另外一樁事了。不過他相信在自己的控制下,損失不會大——他也沒打算逼著京營禁軍與敵硬拼。且必要時,還是會動用西軍來保駕護航。

“遼賊若來攻。我們就守好了。拖到夏天就贏定了!”黃裳見廳內氣氛緊繃起來,出來緩和,“留給遼賊的時間並不多了。他們很難適應代州的夏天。而且河北那邊的情況只會更糟。最後的結果只會是遼賊不戰自退!”

韓岡到了河東究竟做了些什麽。他這個首席幕僚最清楚不過。

不僅僅是軍事,韓岡在河東組織生產,恢復民力,民心漸復。拖到夏天,遼軍的戰鬥力會越來越低,戰鬥意志也會被消磨殆盡。那時候可就是決戰的最佳時機。

黃裳的話一下點醒了眾人,氣氛又變得輕松起來。

可眾人的欣喜中,韓岡潑起了冷水,“勉仲,不要忘了,今年是從陜西打到河北,幾十萬人上戰場,上百萬百姓受了兵災。拖到六七月,國家的財計還能不能支撐得下來?”

“……可東京城有的是糧草。”

“東京城不可能將所有的糧食草料都運到河東來。河北那邊需要得只會更多。”

“但河北並沒有向河東這樣受到遼賊的洗劫。更不用說百姓流離失所。只有幾千人竄進了境內,還很快就被殲滅了。”

“的確如此。但這並不代表郭仲通不會要錢要糧,不會要軍資要兵械。”

這是前方將領推卸責任的慣用手段。萬一戰事不諧,多少還有個頂罪的理由。

如果不能在夏天前結束,就是韓岡也不可能將和談拖延到夏末。要是政事堂拿著賬冊來給自己看,這仗他也沒辦法再堅持打下去。

廳中沉寂下來。

韓岡卻並不在意,他要打掉幕僚們的僥幸心理,方如此尖銳而針鋒相對地說話。

他想要好好地跟遼軍打上一仗。並不是他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只是要拿回代州,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些在河東犯下無數罪行的罪人,韓岡絕不打算為了一紙和約,便就此放過。

吃了我的,要還回來。拿了我的,要還回來。傷了我的,搶了我的,也都要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