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為慕升平擬休兵(十五)(第2/3頁)

耶律乙辛若是聽到這個條件,會答應那肯定是他發了瘋,再開戰事那才是清醒的。

只是沒人願意挑頭出來開罪韓岡,讓嶽父來教訓女婿是名正言順了。

“呂吉甫的意見今天也到了。”王安石是君子,但三度為相的元老卻難欺之以方,“他同意和談,但遼人開出來的條件,他絕不同意。興靈之地絕對不能交出去。”

眾皆默然。

呂惠卿的態度,在座的任何一人事先都能想到。官軍奪取興靈是這一場戰爭中最大的亮點,是未竟全功的平夏之役的終結,也是呂惠卿恃之以晉升宰相的功績,要是當作交換條件還給遼人,他肯定是不幹的。

王安石環顧廳內,每一名同僚的神色變化他都收入了眼底。章惇是坦然回望,蔡確眯起眼不與任何人交流,韓絳、張璪同時低頭喝茶,曾布、薛向都皺著眉。神色動作各異,心中的想法也肯定不會一樣。

與王安石對視一眼,又掃了眼同僚們的動作神態,章惇輕輕嘖了一下嘴,“呂吉甫之前已派了五千兵馬去抄耶律乙辛的老巢,計算時間,這時候說不定已經到黑山下了。”

這五千兵馬,是呂惠卿分別從青銅峽黨項余孽和銀夏路馬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騎兵,在河東潰敗後,立刻被打發上路。

不論此行成敗,都能逼迫遼人分兵防守黑山河間地,也間接的幫助了河東的戰局。就是韓岡,之後也要感謝呂惠卿的圍魏救趙之計。

只是一旦尚父殿下的斡魯朵受到重創,宋遼兩國之間現在的和議,很可能也一並化為飛灰。

故而在得知遼人遣使求和之後,派去陜西征詢呂惠卿意見的中使,也附帶了命呂惠卿將已經出發的兵馬召回的詔書,只是能追上這支北上騎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呂惠卿為了一個集賢相已經不惜一切代價,而韓岡更是不打算在土地上與遼人妥協,真要按照遼人的意見強行議和,就等於是要面對兩名軍功顯赫的樞密使的憤怒。

而且現在政府之所以能得到士林的贊許,是因為讓遼人主動遣使來議和,這是前線和中樞配合緊密,且又得到了皇後全力支持才得到的結果。若是變成前後相攻的局面,皇後會站在哪一邊在座的都沒有把握。而戰局會不會因此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政局的變化,那就更難說了。

蔡確輕咳了一聲:“韓玉昆既然有信心,就讓他試一試。一旦成功奪回代州,耶律乙辛就算暴跳如雷,我們又有何懼?”

“可如此一來,京營的損傷必重。”張璪猶猶豫豫地說著。

這段時間,支援河東的京營禁軍,最大的人員損耗一個是水土不服,另一個則是各種意外,真正戰死的數量微乎其微,這讓許多人都放心下來。外地的禁軍損失再大也幹擾不到京中,但京營禁軍一旦有了慘重傷亡,在有心人的控制下,京城內外肯定會出些亂子。

“邃明參政此言差矣。”薛向很難得地主動站了出來,“此輩皆食朝廷口俸,從沒有比河北、陜西的禁軍少上一文錢、半匹絹,怎麽西軍和河北軍能與遼人拼命,他們就不能?朝廷養著他們又有何用?!”

“但也不能將他們往火坑上堆。”

見氣氛不好,韓絳連忙轉移話題,“呂吉甫的意見也得好好想一想。”

“興靈的重要性不用多說,西賊憑借興靈、銀夏兩處,拮抗王師多年。現在盡歸我有,也的確不方便再還回去。”

“此外,武州的形勢也類似。擁有了武州,代州與河外麟府便連成了一線。相互支援無須繞道太原。河東北界自此便能高枕無憂。”

“但現在想要守住武州,難度著實不小。”

“是因為糧草?”

“河北、陜西只要支撐到五月夏收。但河東要打下去,就必須要得到及時的補充。”沉默的曾布突然開口,“河東民夫已經征發到了近二十萬,牲畜七萬余,光是民夫、牲畜,一個月食用的糧食、草料加起來就是三十萬石束之多。再加上忻口寨參戰各部,可就有六十萬石了。”

宋軍一天的口糧是兩升,一個月就是六鬥。按照韓岡的要求,民夫的食用也同樣比照這個數字。所以消耗量的糧食都由官府兜底。這就使得糧草的消耗沒有預計的那麽瘋狂。

兩府之中對韓岡的意見莫衷一是,最後也只能壓後再議。不止是王安石,連韓絳、蔡確都在嘆息,可惜缺了一個主心骨。當然,要是韓岡能早一點收回了代州,就沒有現在這麽多爭執了。

兩府中的爭執,韓岡並不知道。但他確信自己還有一些能拖延的時間。而且他還有一個助手——呂惠卿只為了他的宰相夢,就肯定要保住興靈不失。加之章惇、薛向兩人的態度還是偏向自己一點。整個樞密院,可以說是站在同一個陣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