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2/2頁)

他輕聲道:“瓶形寨的地勢不提,作為宋遼界堡,攻下此地不會那麽簡單。”

韓岡前生今世都沒有去過平型關,可是他手下有數以百計親眼看過平型關地形的官兵,問一問就知道攻下那一處關隘有多難。

“可如今攻城拔寨已經有了更為精良的利器!不正是樞密你的發明?”

“挖掘地道,填制火藥嗎?”韓岡反問,心中哭笑不得。也許是習慣成自然,世人——包括他的幕僚——對他在軍器上的發明和想法,信心實在太多了一點。但韓岡可不覺得火藥爆破能對瓶形寨這樣的關隘管用,“鐵裹門下挖不了地道,瓶形寨處就可以嗎?”

鐵裹門就是雁門關的關城所在,位於關隘通道絕頂,以東西兩山黑石如鐵色而得名。想在鐵裹門下挖地道當然是不可能的,下面可都是石頭。瓶形寨的情況也同樣如此。連開掘放置火藥的地道都挖不出來,怎麽可能作為攻下瓶形寨的依仗?

基於同樣的道理,韓岡不準備正面攻擊雁門、瓶形這樣的山中關隘。

正面硬攻山關難度極高,不僅是對遼軍而言,對宋軍也是一樣的困難。無論哪座關隘,關前的道路基本上都是狹窄綿長、在山中蜿蜒曲折。地勢崎嶇難行。在關口處,不會有足夠讓大軍施展的空間,無論是床子弩還是霹靂砲,都擺放不了太多。

“可是……”黃裳欲言又止。

“沒什麽可是不可是,火藥不行、地道不行,根本派不上用場。”韓岡正容注視著黃裳,“勉仲,莫要心急啊!”

火藥還沒有經過改進,威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經過實驗,火藥炸毀村寨的土墻雖毫無壓力,但雁門關、瓶形寨那樣的壁壘重重的關隘,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連普通點的老舊城墻都難以炸開。

“難道折府州的報告你沒有看?”韓岡又補充了一句,“不管用就是不管用啊。”

武州州治神武縣城雖然是正當要沖,卻也七十年沒有重修過。而朔州州城西有武州,南有馬邑,其地理位置又不在雁門通往大同府的官道上,論起城防,不如神武縣,更不如正當雁門的馬邑。那一重城墻上百年沒有好生的休整了,一道道裂縫遍布墻體,到處可見一叢叢自裂隙中探出頭來的草木。

就在昨天,折克行便將捷報傳回,沒有讓韓岡等待太久。而在捷報中,也說了火藥的功勞。只是雖然因為是韓岡的提議,捷報內多有美言,可實際上的功用,只能歸入對守軍的心理攻勢範疇。

據韓岡安排的工匠回報,在爆破處,城墻根部坍塌了一片,一條裂縫從墻根一直延伸到頂端,但整體還保持完好。只是這一炸,嚇到了這一面城墻上的守軍,讓折可適親領的一隊敢勇順利登城。

“那只是數量太少了一點……才百多斤啊。”黃裳猶在辯解。

“那要裝多少?幾千斤嗎?”

讓折克仁帶著北上、分撥給麟府軍的不過百斤的原始火藥,的確遠遠不夠使用。又不是後世的炸藥包,如果有個幾千斤,說不定真的能將城墻給炸塌掉。

只不過在這個還沒有開始普及火器的時代,想要找到更多的火藥,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是在京城,還能去翻煙火鋪子,或是從軍器監的作坊中找到一點材料。但在河東,就很是困難了。

韓岡手裏的這些貨全都是臨時配的,還不到五百斤,除去前期實驗的一部分,剩下的都送到了折克行那邊。

反倒是關西,由於在延州、渭州有大規模的軍器作坊——其中包括一系列如毒煙火球一般使用火藥的武器——硝石、硫磺的儲備遠比河東要多。想起來,韓岡就免不了要羨慕一下。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爆破技術還有爆點的選擇、坑道的挖掘等一系列的進階研究——韓岡盡管對此不甚了了,但前世好歹聽說過——這就需要時間和金錢來發展,不是現在就能完成的。

這一戰術,只是初生而已,還急不得。韓岡有著清醒的認識。

“還是按照原定的計劃吧。”

仿佛就像是在接著韓岡的話,門外的親兵在外大聲報告:“樞密,永興軍路駐泊兵馬都監白玉在外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