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2/2頁)

中午的時候,皇後忙著公事,沒能跟趙傭一起吃,現在見到,話就多了起來。

“六哥今天是程先生上課吧,學了些什麽?”

“先生今天說了《孝經》。”

“這麽快?!”向皇後驚喜,誇著趙傭“六哥還真是聰明。”

雖然有些擔心是揠苗助長,但向皇後還是為兒子的進步速度感到高興。

內侍、宮女也都笑著。皇太子聰穎過人,仿佛天授,開蒙不過兩個多月,《千字文》能背了,《論語》前幾篇也算是可以誦讀了。現在又開始學《孝經》。日後肯定是個有為的好皇帝。

“那程先生教的是哪一段?”

“嗯……”趙傭想了想,道:“‘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父皇若有過,兒臣當諍諫之。”

向皇後的笑容一下便變得僵硬起來,只點點頭:“……說得對,六哥真是越發的進益了。的確該如此。”

“還有呢?”

“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遼賊求和,其心若誠,當許之。”

“嗯?!”

這下她連笑容豆保持不住了。

這哪裏是五六歲的孩兒說出來的話,開蒙學《千字文》,頌《論語》,向皇後雖然讀書少,但也知道《論語》、《千字文》和《孝經》中沒有什麽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那依六哥的說法,該怎麽辦?”

“今天去父皇那裏說啊。”

“但你父皇現在病著,萬一把你父皇氣到了,又該怎麽辦?”

趙傭張口結舌。他年紀還小,除了死記下來的幾句話外,突然間也想不出別的話來。

“待會兒拜見你父皇的時候,不要亂說,等你父皇病好了,再跟他提。”

見趙傭老實點頭,向皇後松了一口氣,然後對趙傭道:“娘娘下面還有事,六哥你先去外間歇一歇。”

讓乳母竇氏抱著趙傭離開,皇後的臉色一下就變了,氣得手直抖,“這是誰教太子的?!張文炳!萬承嗣!太子年幼,你等難道也年幼。小孩子不懂事,你們難道也不懂事,國家大事也是那個村措大能胡言亂語的!他說的時候,你們怎麽不攔著他?”

張文炳和萬承嗣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國婆婆以下,服侍趙傭的乳母、內侍和宮女則都不敢接話,只敢低頭看著腳尖。其實資格再老成的內侍也不敢打斷太子授業的課程,不過誰會在生氣的皇後面前為兩個倒黴鬼辯解?

太子聰穎好學,禮敬師長,有這樣的儲君,自是國家之福。可他的老師卻成了皇後的眼中釘,那太子在皇後面前肯定要受到影響。

“叫石得一來,太子身邊要換上兩個老成的人,不要這些不靠譜的。”

石得一很快就到了,聽到了皇後的要求,一口答應了下來,保證要選兩個人材、性行都可靠的內侍了。

皇後點了頭,石得一又問:“聖人,張文炳、萬承嗣二人該如何處置?”

向皇後想了一下,“出宮去守禪堂吧。”

“聖人仁心,奴婢會安排好的。”

京城中有專門給宮人養老的寺廟和道觀,宦官當然也有,逐出宮去後,多半就是安置在這裏。

北宋的宮廷,可能是從仁宗為積陰德、求取子嗣而傳下來的習慣,那種因小過而被打死的宮人、宦官很少見。

雖然是皇後冤枉了他們,但在皇後眼中,讓太子的老師在太子面前妄議國事,這個過錯著實不小,可最後也僅僅是趕出宮去,還能得到一個安生之所。

“石得一,你擬一份賞賜,送去給程顥,跟他說說,教導太子辛苦了,太子的學問日漸進益都是他的功勞。再跟他說,太子雖有夙慧,但畢竟年幼,不可拔苗助長。”

石得一恭聲取旨,心中感嘆,可能是經驗積累的緣故,皇後處理政務越來越得心應手。

喝了一口湯藥,皇後又問:“石得一,外間的傳言對遼事最近是怎麽說的?”

“多有想要收復幽雲的,但更多的人還是希望能盡早過上太平日子。”

“人心向背啊。”皇後點著頭:“以遼賊善戰。就是憑著韓樞密之才,統領十萬大軍,也是與遼賊對耗糧草,逼得蕭十三撤軍,然後才一舉破敵。”

在軍籍簿上,從京城遣往,要多出兩三萬來,除去了沿途守禦的兵馬,韓岡能拿出來與蕭十三對陣的僅僅五萬,可是在京中,絕大多數人都以為韓岡是以兩倍以上的兵力與遼軍作戰。

就是皇後,平常也有人提醒過她軍中吃空餉的現象遍地都是,京營尤為嚴重。可一旦計算其邊地人馬數量來,皇後總是會忘掉這一點。

韓岡能將河東的局面一點點扳回來,比陜西和河北都要辛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