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2/2頁)

“王平章這是怕質夫兄你和誠伯回京陛見之後,引動皇後調回樞密的心思……一點機會都不留。”

“樞密會怎麽做?”章楶想要找韓岡,正是想問一問韓岡的打算。否則這件事吊在心裏,便沒辦法安心做事了。

黃裳搖搖頭,攤開手,韓岡也沒有跟他說過對策。他的恩主雖很少隱瞞什麽,但總是喜歡把要采用的手段藏在日常的對話裏,一個不注意就會忽略過去。對此,黃裳也沒辦法:“不知道,不過既然樞密今天能安心逛街,肯定是有辦法的。”

提起韓岡逛街,章楶心中就發堵:“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至少等樞密把布局完成吧。”

“樞密的棋藝……”

章楶和黃裳對視一眼,又都笑了起來。

……

“別看了,既然坐下來了,該點菜了。”韓岡敲了敲桌子,提醒折可大,“秦二哥說,這家鋪子的味道就是太原的知味樓都比不上,代州這裏也留不久了,不嘗一嘗豈不是可惜。”

“秀才公,俺這裏最好的不是面和醬。是醋,是好醋。”老漢不知何時走了過來,很是自豪地誇著,放下了一個小瓷缽,蓋子一開,酸溜溜的味道就鉆了出來,“是真正的並州老醋。”

“哦?那就更要嘗嘗了。”韓岡充滿了期待。

天下醋以並州最佳——並州就是太原——並州的醋就是在京城也是有名的,河東人愛吃醋則更有名。韓岡當年在河東時也沒少吃,很是有幾分懷念。

不比千年之後,想買哪個地方的特產,總有辦法買得到。但在這個時代,許多地方的特產,由於儲存和運輸的原因,就算他已經是天下間數得著的高官顯宦,也沒辦法吃得到,或是嘗不到正宗的原味。他在東京的那段日子,對並州老醋可是久違了。

在河東軍中,醋跟醬都是必備品,比酒都重要。

在《武經總要》中,還記載著如何能隨身攜帶醬醋之類的調味品。將幹凈的麻布放進醋中浸泡,然後拿出來曬幹,再浸泡,再曬幹,直到麻布吸足了醋,晾幹後就可以隨身攜帶了。吃飯時,只要剪下一片丟進湯中,就等於加了一大勺陳醋。

“這位……官人。”老漢又轉回了身,折可大沒穿官袍,但身上的軍袍卻沒人會錯認,而且還不是兵卒的穿戴,稱呼一聲官人並不會錯,“俺這小攤子上就槐葉和甘菊兩樣,不知官人要點什麽?”

折可大看了看韓岡,韓岡道:“我是槐葉冷淘。秦二哥是甘菊,他昨天吃過槐葉冷淘了,今天想要嘗個新口味。”

“那俺也來份甘菊冷淘好了。”

槐葉冷淘是槐樹芽榨汁和面粉做成面條,然後拌上作料。甘菊的做法類似,只是換成甘菊而已。這是上了宮宴的菜色,民間也常見。

老漢看起來的確是不負其名,手腳極其麻利,和面切面下面一氣呵成,動作中有著韻律和節奏,是積年的老手。

噠噠噠的快刀切過砧板聲中,韓岡側頭道:“今天聽誠伯說了流民回鄉的事。這件事,小乙你辦得不錯。”

折可大張了張嘴,要韓岡叫順了口,以後該不會都是小乙了吧。

只是他不敢說出來,順著韓岡的口氣:“只是跑跑腿,不費什麽事。”頓了一下,“軌道真是方便了。四百戶一天就從忻口到了州城。換做走路,老老少少,還不知要走幾天。”

折可大說話時聲音壓低,看起來有些鬼祟。

“為了這一條軌道,花了多少錢糧?用了多少人工?太平時日能派上點用場,不算浪費了。”

多謝兩府和三司,尤其是三司的呂嘉問,自己為他回京,還幫忙說了幾句。只是才做了兩個月不到就從開封府轉到三司使的任上,在支援河東的時候,他真是幫了大忙。

現在回頭再看一看,呂嘉問的確更適合做三司使。他曾經執掌開封市易務,為此得罪了不少京畿貴胄,另外他在理財上也有一手,比起權知開封府,更適合做計相。而且當初在崇政殿上一番爭執,韓岡還記得很清楚。恐怕皇後心裏成見依然存在,不想讓開封府交由呂嘉問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