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2/2頁)

殿上論學,韓岡說得口都有些幹了,但趙頊還是沒有當場給出結論,只是最後閉上眼皮,閉目養神。

不過韓岡並不介意。他又不是徒逞口舌之輩,縱橫家的本事沒有一成半成,但他能解決問題。每一樁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可以讓人在下一次行動時更加敏銳,這就是氣學。

只是韓岡返回家中的時候,仍在回憶著趙頊的動作和神態,其中肯定能有代表心情變化的地方。

可沒等他有個眉目,宮裏面就又人來了。兩天後,開始給太子上課。

還真是快!韓岡有幾分驚訝,不過後面什麽都沒有。原因和理由都沒有說,只是讓韓岡去上課。

雖然還是不盡人意,但韓岡總算是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正式給太子授課。

王安石是《論語》,程顥是《千字文》和禮儀,趙傭還是在開蒙的階段,韓岡不可能教授太精深的科目,只能是算學和自然。

“也夠了!”韓岡坐在書桌前想著。在過去,可不會有這一門功課,從中可以看到朝廷的妥協。

不過他沒時間慶幸太多,一封封信件正等著他回信,其中一封,還是韓岡的親家翁。

韓岡的兒女親家蘇子元,前些天上京來覲見天子——天下州郡的主官就算職位一直不動,隔兩三年也都得入朝一次。但韓岡南下前,他就又被打發回邕州去了。

蘇子元治邕有功,四善二十七最總有幾條能占著。幾年內考評都在上下,去歲甚至還得了上中——最高一級的評價,正常情況都是拿不到的——在廣南兩路的幾十州官中,顯得最為顯眼。

廣南西路轉運使奏報,邕州數年間開大小溝渠數百裏,灌溉良田萬頃。雖說其中多有誇張,可去年從邕州、欽州順左江入海,然後北上泉州發賣的糧食,有七十萬石之多,這卻是實打實的。相當於大半個關中白渠灌區的對外輸送量,再加上交州的五六十萬石,對一直苦於糧食不足,而使得溺嬰現象始終禁而不絕的福建,可以說是救人無數。蘇子元作為邕州知州,在其中當然功不可沒。

從桂州【桂林】到邕州【南寧】,一路南下經過的柳州、象州、賓州,其戶口所聚,都是適宜產糧的盆地,在後世也是事關國家安危的糧食基地。在這個時代,如果能跟廣州附近的平原一並充分開發出來,幾十年內,都不用擔心人口過剩的問題。

蘇子元知邕州數載,邕州戶口增加了五成還多,漸漸恢復了交趾入寇前的元氣;糧食生產翻了一番;稅賦的數量漸漸接近桂州。打通了與大理的貿易通道,每年收購滇馬三千余匹,依照從太宗時就不斷頒布、在當今天子變法之初又著重強調的敇令,這就是軍功。

可惜當時政事堂正設法讓韓岡留在河東,蘇子元也順道受了牽連。最後只在朝會上上了殿,之後並沒有被皇後召見。

王中正、宋用臣這一幹知道蘇子元身份的大貂鐺都不敢說話,在朝堂上沒有幫忙說話的盟友,背後的靠山又不怎麽牢靠的時候,他們只能保持沉默。章惇也不想成眾矢之的,也只是私下裏跟蘇頌先後設宴款待了蘇子元。

在廣南兩路久任的官員,想要從那個圈子裏再跳出來,幾乎是不可能了。蘇緘中了進士後,被派去嶺南任職,幾十年都在兩廣打轉,蘇子元子承父業,這輩子都沒什麽指望。只是老君容也容易,恐怕下一次見面,就是一路監司的副使了。

不過兩家定了親的子女都還平安,不論是韓家的老大,還是蘇家的長女,這幾年都沒有出什麽意外。再過幾年,就到了能成親的年紀了。

坐下來想一想,這時間過得還真快,轉眼間幾年就過去了。

攻略交趾時,說降奪官的情景尚宛然在眼前,只一眨眼的工夫,兒女都長大了。

說是時間過得快,也的確是夠快的。

韓岡回京,第二天就跟王安石一前一後的辭官,接下來京師朝堂一團亂。這兩天的時間,韓岡和王安石之間的糾葛還是沒有一個定論,就到了第一次給太子上課的日子。

他來到了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