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咨明輔(三八)

宰輔們都跟韓絳一樣,知機地一個個沉默著,皇後等了半天,見沒人問韓岡,自己忍不住開口詢問:“敢問宣徽使,究竟是什麽利器?”

“第一還是在船只。更大、更快、更穩的船只。比如鐵骨船。不過這只是內部的結構,海船外形也很重要。北方海域水淺多灘,所以以平底船為多,而南方水深浪大,故而多為吃水深、高龍骨的廣船。想要船行快而穩,需要船場設計新式的戰船,然後再打造出來。”

“神舟可以嗎?”向皇後問道。

“神舟大且穩,卻失之緩慢,易為敵船群攻,無法用在海戰之上。”

“那要怎麽設計?”

“先做好模型,在水中實驗是否容易傾覆,行動是否便捷。然後照著樣子進行制作。臣家便有平底船和廣船的模型,精巧無比,與實物無異,只是按比例縮小了百倍。只看模型,便知兩種船型各自相異之處。”

向皇後有些迷糊,不過韓岡說得有條有理,也就不想再追問,讓宰輔們認為自己什麽都不懂也有失顏面。

“第二呢?”她繼續問道。

“第二是器具。如今海船之上,有羅盤指明方向。但羅盤遇上風浪顛簸就易晃動,這方面就需要改進。同樣需要改進的還有測量船只位置的過洋牽星板,失之簡陋,且誤差很大。”

向皇後聽得更加迷糊,羅盤聽過沒見過,過洋牽星板更是聽都沒聽過,“……怎麽改?”

“張榜公布。宣明朝廷的需要,以及運用在其中的原理,下面就是等結果了。集思廣益,比起閉門造車,只會快,不會慢。”韓岡道,“臣畢竟不是工匠,縱明其理,卻難致其用。”

還是懸賞,韓岡的這一招屢用不厭,只要成了慣例,日後就等於是多了一條上進的通道。時間長了,不僅僅是工匠,就是一些絕望科場的士人也會去走這一條道路。運氣好,從軍器監、將作監混出頭來,說不定就能進了升朝官的序列。

精確的測量儀器是海上運輸的關鍵,在韓岡的計劃中,至少要把測量經緯的儀器給弄出來。

在鐘表出來之前,測量經度是不可能了。而要精準的測量經度,更是要風浪也影響不了的航海鐘。但緯度並不難。牽星板已經出現了,可以測量星辰的高度來測算海船所在的緯度,只是距離六分儀這樣的精密儀器還是差了很遠。韓岡需要的就是六分儀,差一點,四分儀也行。

韓岡沒機會見識過六分儀或四分儀,僅僅是看過的一些書上提到了這兩個名詞,知道用處而已。但最基本的推斷能力他還是有的。測量緯度跟正午太陽的高度脫不了關系,一個量角器肯定少不了、望遠鏡應該也是需要的,至於具體結構、還有其他組成配件,讓其他人去頭疼好了,韓岡已經準備在下一期的《自然》中,刊載這些會上懸賞名單的需求。

如果能夠測量緯度,去高麗、去日本就容易了許多。確定日本、高麗幾處港口所在的緯度,最笨的辦法也可以是航行到那個緯度上,然後一直向東走。此外,只要測量精確一點,找不到目標的情況就會少許多。而且這不僅僅是對航海水平的極大提高,同時更是大地為球形這一理論的成功應用。

韓岡的一番話,其中原理聽懂的不多,但用處都明白了。讓海船不至於迷途失道,只要走在正確的航路上,很快抵達終點,人心當然能夠安定下來。

“還有第三嗎?”

“第三就是厚生醫療。船上須有船醫,負責醫治傷病,同時指揮船上的清潔與防疫諸事。世所言出海多難,疾病是其中最大的問題,風浪還得排其次。”

至於壞血症,暫時沒必要說。不是遠洋航運,得壞血症的幾率本就很小。何況船上都少不了的豆芽、腌菜、茶葉都能彌補缺少維生素。

“此事有宣徽安排就不用擔心了。”

諸軍之中都有軍醫,主管醫療和防疫,韓岡提到也並不是什麽特別的東西。

“至於第四,”韓岡這一回不等向皇後再問,主動說道,“在於探明地理。陸上有輿圖、沙盤,可明各地地理。海上航行,海圖更是少不了。各地岸邊和島嶼的標識,風候、洋流都要一並記錄,且繪制成圖,集結成冊,以供軍用。而不能僅僅是水工中口耳相傳。”

這可不容易,章惇想著,比繪制地圖要難得多了。但以一個國家的力量去做,再困難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有此四事,海上行船便可安穩許多。可以安心去探索新的航路,也能讓水軍安心巡守海疆。”韓岡沒有更多的提議了,能把這四條都被辦妥當了,遠的不說,近處的高麗、日本、還有南洋,就沒有太大的難度了,“遼國徹底控制高麗及海商,也就一兩年之間。以臣之見,最好先盡快選派精兵東進,趁高麗國中亂勢占據島嶼,修建軍寨。然後打造更為合適的戰船以替換現有戰船。等到遼國平定高麗,我官軍也已控制高麗海疆,遼人便再難用高麗海船為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