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咨明輔(四一)(第2/3頁)

韓岡點頭笑道,“敢不奉陪。”遂與蔡確前後腳進了工坊。

斬馬刀局隨著禁軍全數換裝完畢,只需要保持每年替換的數量,規模比過去小了一半還多,同時還將軍用刀、劍的打造任務也一起接了下來,每年出產腰刀、寶劍的數量甚至超過了斬馬刀。真正打造欽定制式斬馬刀的作坊是在京城外,利用汴河水力鍛造。

京城內的作坊,則是精工細作,專門打造提供給軍官的隨身刀劍,不過提供給上四軍儀衛的精制斬馬刀也是在這裏進行再加工。作坊中沒有水力,使用的是腳踏式鍛錘,由腳帶動鍛錘,一下下地錘擊著半人高的刀身。

蔡確進來時,作坊裏面也重新開始運作。

一名工匠站在鍛錘機前,隔著手套抓著刀身,刀身的一端紅熱發亮,但那名工匠看起來毫不在意,小心地將刀身放在鐵錘下敲打著。

蔡確看得好奇,回頭問,“都不怕熱?”

臧樟代木訥的兒子回答著問題,“工匠所戴的手套都是火浣布,不怕火燒。這樣拿得更穩,鍛打的效果也更好。”

“火浣布聽過,倒沒見識過。過去看書,說得神乎其神,說是火鼠皮毛所制。沒想到這作坊裏就有。”蔡確驚訝著,又對韓岡道,“世間都說玉昆你博識,可知這火浣布為何入火不燃?”

“博識不敢當。不過在軍器監中待過,多少知道一點。”韓岡謙虛了兩句,就解釋道,“天底下,紡織的材料分成三類,動物、植物還有礦物。動物織料以蠶絲和羊毛為主,成品是絲綢和毛氈,燃燒起來有臭味。植物織料則是棉、麻。棉布、麻布世上是很多見的,燒了就成灰,與燒木料一樣。而礦物織料,名為石棉,出自蜀中。可以織成火浣布。因其本質本是礦石,只是形如絲絮,所以入火不燃,故此用來制作成布料,供制鐵和鍛造這樣有爐灶的工坊使用。至於火鼠雲雲,古人無知者妄言也。”

蔡確聽得直點頭,最後笑道:“不是玉昆,說不了這麽明白。”

“只是石棉的產量太小,現在只能做成手套。日後蜀中礦上的產量大了起來,衣袍、鞋子都能做。若是用在屋舍上,比如屋頂等處,更能防火。”

京城人煙稠密,最怕的就是火災。蔡確聞言,便道:“看來得讓成都府那邊多用心一點了。”回頭又對臧樟道,“也虧你們想得到。”

臧樟畢恭畢敬:“都是韓宣徽過去安排下來的。”

“哦?難怪玉昆你說得頭頭是道,原來早就知道了。”

“宣徽對我等工匠最是看顧。”臧樟指著不遠處放在台子上的水桶,“那是工匠們喝的水。燒開後晾涼了。裏面都摻了鹽,還有些許糖。流汗後比和白熟水要好。”

“要他們在這裏做上一天的工也不容易。”蔡確點頭道,只是在門口站了一下,就已經感到熱浪滾滾而來,很快就有了絲絲汗意。工匠們在這樣的環境下日復一日,當然更加辛苦。

一點點優待,換來的是幾十萬大軍身上的精良裝備。若是這點錢都舍不得,工匠們敷衍了事,哪裏還會有名震萬邦的大宋官造。

“相公,宣徽,大監回來了。”

“終於回來了。”蔡確一笑,與韓岡道:“出去迎迎黃安中吧。”

出了斬馬刀局作坊大門,一名五十出頭的官員就迎面而來。因為趕路的緣故,看起來有些狼狽。

到了面前,官員就立刻沖蔡確拜倒行禮:“黃履拜見相公。”

宰相禮絕百僚,蔡確並不回禮,頷首而已,少待垂手將黃履扶起。

黃履回頭再與韓岡見禮,相互作揖,韓岡稍稍彎腰。

待盡過禮儀,蔡確笑道:“安中,你是地主,卻遲遲而至,豈不該罰。”

黃履回道:“為私事,黃履可認。為公事,黃履可就不認了。”

韓岡聽說黃履與蔡確關系不錯,看起來也的確像。行禮有尊卑,說話就沒有了。

蔡確與黃履說了幾句,回來對韓岡道:“玉昆,方才不是說要看一下火器的嗎?安中到了,正好一起去。”

蔡確好像正是在等著黃履,中間才故意耽擱。不過韓岡也不在意,讓方興在前面領路,很快就到了安排給火器局制作和實驗的地方。

偌大的院落中,用兩三天的時間打造起來的原型就放在架子上,前面三十步是一堵木墻。

韓岡走到架子旁邊:“這是韓岡這幾日吩咐軍器監中的人打造的火器,名為火炮。將霹靂砲的砲,去石頭,改成火,生造的一個字。”

蔡確沒理會韓岡在說什麽,他的注意力完全被架子上的新武器給吸引了,過了不知多久,他才慢慢地擡起頭,眼神銳利,甚至帶著點怒氣,“這就是玉昆你說的火器?堪比霹靂砲的?”

“正是。”韓岡微笑點頭,“原理相同,外形類似,只是材質不一樣。現做個簡單的,好讓工匠們知道是什麽樣子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