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2/2頁)

之後的細節怎麽安排,就是韓岡與郭逵的事了,沒必要向其余宰輔通報。

郭逵鎮守宣德門,控制皇城局勢,而王厚、李信領兵出宮,這都是韓岡與郭逵商議下來的布置。

王安石等人不會在意這些,他們只要一個結果。

只是沒想到,韓岡竟然讓人將火炮拖了出來。

“臣與郭樞密商議了,逆賊親屬不足為慮,遣一小黃門攜十余班直便可成擒。但京營之中,有多少從逆之人尚難知曉,未免其心存僥幸、最後鋌而走險,只能大張旗鼓一點。”

韓岡沖著向太後彎了彎腰,“現在必須得盡快鎮住京中民心軍心,否則亂事一起,平定雖不難,但京城可就要遭劫了。除了用上聲勢浩大的火炮,臣一時想不出僅有數百可信兵馬,還能怎麽做。”

……

在街道兩側的圍墻中回蕩的雷音猶然不絕,炮口的余煙仍裊裊而生。

從炮膛中飛出的彈丸,洞穿了厚達三寸的王府正門,只留下了一個內外通透的大洞。

門後的尖叫聲旋即而起,堵在門後的齊王府眾人,不知傷到了幾個。王府高高的門檻,讓裏面的血水流不出來。

一名士兵上前,推了一下大門,門扇松動,卻沒有打開,看起來並沒有打中門閂。

王厚皺了一下眉,雖然這時候派人去叫門,多半裏面就會立刻開門就擒,但他沒有這麽做。

“繼續!把門給我轟開!”王厚下令道。無視了越來越濃烈的火煙。

炮兵們又開始裝藥上彈,不再對準大門,而是將炮口瞄準了門框和支撐門框的柱子。

借用齊王府厚重的正門,王厚親眼見證了火炮的威力。也終於知道為什麽方才去軍器監取弓弩時,李信非要讓自己換一匹馬。

為了拿詔書之後才趕上來的李彥用的宮中的禦馬,高大神駿,都是禦龍四直隨天子出行時才能騎乘。但一聽到火炮發射的爆響,一下就人立而起,亂跳亂蹦,要不是周圍有人死命扯住韁繩,李彥能在青石板路上摔斷脖子。

而王厚的坐騎,只是晃了晃腦袋,完全無動於衷了。

在他收到的書信中,韓岡曾經多次與他提起過火炮,並宣稱會超越過往的所有武器。

以韓岡本人的信用,兼之信中又將火炮原理剖析甚明,王厚自不會不信,只是沒有親眼見到實物,還是有些難以理解。

就是前幾日在韓岡府上看到了一具具嚴格按照比例縮小的模型,又從韓岡那邊看到了李信編寫出來的,有關火炮訓練和運用的操典,有了些許紙上談兵的水平。

不過李信的兵練得好,王厚只要指著門,讓他們瞄準就行了。

李彥皺著眉,完全不知王厚為何如此大動幹戈,而且是一次、再次。

“上閣,讓小人過去叫門吧,賊子早已膽寒,必然會開門的。”他向王厚請命。

“李彥,你是擔心他們的性命?”王厚轉頭問道,眯著眼微笑。

看見他的笑臉,李彥臉色一白,連忙閉嘴。

自來到齊王府外,除了圍困和宣詔,王厚就沒有幾句要求府內人眾束手就擒的喊話。

若是遣人上去多叫兩次門,再遣人拿著斧子去砍,保管轉眼有人出門投降。

但王厚明白韓岡的心意。

現在什麽最關鍵,安定京城中的人心、軍心。

要麽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消災弭禍於未發,要麽就是風暴雷霆,巨石壓頂,將浮起的叛心再壓回去。

這就是他從韓岡那邊收到的囑咐。

王厚、李信在出宮前,韓岡便吩咐他們將聲勢鬧得大一點,時間拖得長一點,若是失火了,不要讓其蔓延。言外之意最好可以點把火。

雖然韓岡的話乍聽起來完全不成道理,可郭逵就在旁邊聽著,他也沒有反對的意思。

就在官場、又多讀史書的王厚,當然明白韓岡為什麽要這麽做。

依照韓岡的吩咐,火炮肯定要上場,甚至裏面的火勢也可以不用救。

毀了屋舍,傷到人的確有些不妙,但那些都是叛逆之屬,不算大事。而與蔡確、趙顥書信往來的不知有多少人,從兩人的府中搜檢出大批的信件才是大事。

若是窮究下去,可都是要人命的。

王厚好歹也知道,官渡之後曹操做了什麽,更知道禦史台想要在一封家常信中找出叛逆的證據有多麽容易。

若能一把火燒幹凈,朝廷內外不知有多少人都要念著好。

望著愈演愈烈的火焰,王厚清楚,這是韓岡的目的,至少是其中之一。

能自己點火,倒真是省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