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四)(第2/2頁)

“不過參政接下來打算怎麽做?可是下一科的禮部試……?”黃裳又問。

“我還沒那麽急。”韓岡笑得很輕松,時間在他這邊,“以後再說不遲,先讓銓敘的吃點苦頭。不過下一科的禮部試,可以試一試百分制。這樣經義上的錯誤,也可以用策論來彌補,不至於失去賢才。”

申論只是重點之一,推廣百分才是更重要的一條。

放在還有詩賦論的過去,除了賦文是重點,詩、論兩篇都可以放一放。而韓岡將殿試考試的分數換算成百分,申論雖在其中僅僅占了三成,卻沒人敢忽視,甚至只占十分都不敢忽視——哪個看不出來,這樣的評分方法,在考試時一分都將是關鍵。

有了分數之後,策、論兩事,就不一定要非此即彼,同時各為一題也是可以的。經義的部分,又能被計入總分之中。那些本因錯題過多而被黜落的貢生,也有了逆轉的機會。

“這樣還能插進入更多的考題,申論不用說了,詩賦也可以,只占個十分,依然以經義為重,誰能說不是?”

與韓岡配合得久了,黃裳很容易看透韓岡的心思。

韓岡笑而不語,也許再過幾科,禮部試的考卷,就會塞滿了各式考題。

放水兩個時辰,進水三個時辰,進出水同開,多少時間能將水池放空,這樣的考題就算在全卷之中只占上三五分,又有誰敢放棄?

……

“三個時辰。”

韓鐘做好了他的題目,忙拿著叫給父親。不過還是比他的弟弟和妹妹要慢了一點。

給兒子女兒出的算術題,可比韓岡打算出給未來貢生們的試題更難。不是幾個時辰放空,而是問放到一半或放到三分之一、放到五分之一,要多少時間。這樣更多一重計算,也更難了一分。

答案對了,可韓岡還是仔細地看過他計算步驟之後,方才點了點頭。

在韓岡做學生的時候,覺得一步步地寫下計算步驟很麻煩,有些題目直接就能心算出答案,但當他開始教授弟子,答案雖重要,可確認計算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快回去。”

老大就要滿十周歲了,不能再住在後院中,得當成成人來對待了。王旖和嚴素心正張羅著給他在外院準備單獨的小院,還有住處的布置和準備,更重要的還有跟隨他的伴當,免得學壞了。

這樣的改變,也可以遲至十四五。但早早獨立成人,對韓鐘是有幫助的。

千年之後,如韓鐘這個年紀,也有許多出外讀書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太多可以操心的。

“等滿了十四,就去橫渠書院。”

金娘仰頭問著:“哥哥不去國子監?”

韓岡笑著摸摸女兒的小腦袋:“國子監哪能跟橫渠書院比,那裏面能學到什麽?”

“能進國子監就能中進士。哥哥不考進士嗎?”金娘像個小大人一樣認真地說著。

“等你哥哥要去考進士的時候,考題早就變了。”王旖笑道,“官人,是不是?”

“那當然。去橫渠書院可以早點習慣一點。”

老大要去參加進士科,還是有十來年的時間。等到他和家裏的老二去考進士,進士科的考題的確早就變了。而且是面目全非的改變,絕不是現在人們以為的申論。

百分制隱藏在申論之後,對考試科目的改變其實更大。

科舉有數百年的歷史,不論從詩賦轉為經義的進士科,還是秀才、明經、明法、明字、明策、道舉這樣逐漸消失或不為人所重的科目,都是一樣的評卷方式,而百分制可以改變所有科目,可以更為精細地安排考題,也適合安插進更多的試題。

也許到了這個時候,王安石和章惇應該想通了,但還能來得及阻止嗎?

縱然是老瓶也得裝進新酒去,老歌也要唱出新調子。

對科舉考試的改變,正是從這裏開始。

注1:真實的歷史上,元豐五年的狀元黃裳也是一開始被排在第五甲,因為神宗趙頊記得他過去的文章,故而“至唱名,令尋裳卷,須臾尋獲進呈,神宗曰:此乃狀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