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三)(第2/2頁)

“判監放心,時間足夠了,不會誤事。”

王居卿自上任後,只來了火器局一次,韓岡特地帶王居卿過來,正是不想讓火器局遊離於軍器監之外,也讓王居卿不要有太多的顧忌,方興對此也心領神會。

“這麽有把握?”

王居卿知道方興不敢在韓岡面前胡吹大氣,只是想知道這麽有效率的原因——火器局中的細節,他沒有多打探,但人員數量,他這位判軍器監還是清楚的。

“現在局中是用鐵範鑄炮,比泥範更快了許多,也少了許多重新制模的人工。”

“鐵範鑄炮?”

王居卿沒聽過這種說法,但他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是理解之後,就更為迷惑。只聽見方興說,“泥質的模具用一次就毀一次,而鐵質的模具就沒這麽多問題。”王居卿立刻就追問:“兩邊都是鐵,不會熔在一起?”

“不會。”方興說道,“鐵範裏面塗了一層隔熱的灰漿,鐵水灌進去後,不會熔在一起。而且用鐵範造出來的火炮有個好處。”

“什麽?”

“就是大小如一,絕無沙眼!”

這時候,火炮陣地上的硝煙已經散盡,方興引著韓岡、王居卿上前,十八門虎蹲炮,一門門地查看過去。

“這些虎蹲炮都是一個模子裏鑄出來的。”方興為兩名頂頭上司解說著,還讓炮手將三四十斤中的火炮給抱起來。

虎蹲炮真要說起來也不重,用木架子裝好背起來,走著不會太礙事。若是走遠路運輸,可以用獨輪車一邊一個,也可以幹脆架在牲口身上,一邊兩個,加起來才一個胖大漢的重量,一個人抱著也不吃力。

方興讓韓岡、王居卿兩人湊近了看,“參政、判監請看,炮膛內不需要多磨,就跟鏡子一樣滑順。”

虎蹲炮的色澤深黯幽沉,炮膛雖是滿手灰,但用長杆刷子往裏面擦了幾擦之後,就變得十分光滑。雖不能說如鏡子一般,可也跟刀劍、板甲的表面差不多了。

王居卿很細致地一門門查看,大小的確一個模樣——本就是一個模子出來的,而且從近處看過去,做工也十分細致。就是不知道這是特意拿出來看的,還是之後大批量制造還能保證現在水準。

不過這番心思,王居卿也不會說出來,說出口的就是贊美。好一通誇之後,他才問方興,“鐵範鑄炮是早已有之,還是近來的發明?”

“是軍器監中的一名工匠發明的,姓徐名良。這徐良原本是造板甲的匠人,後來被調去造鐵鍋。鐵範鑄器就是他在造鐵鍋時發明的。”

“鐵鍋?”王居卿聽著發愣,這兩個差得未免也太遠了。

方興點頭笑道:“正是為了造鐵鍋,才有了鐵範的發明。”

“若居卿記得沒錯,板甲是鍛造的,調去做鐵鍋,也應該是鍛打才對,怎麽改鑄鍋了。”王居卿扭過頭,對韓岡說道。

“這不是沒辦法嗎?”韓岡無奈嘆道,“那時候軍器監中用不了那麽多工匠,又不能解雇了他們,讓遼人占了便宜去,只能硬著頭皮上了。鍛也好,鑄也好,其實也差不多。”

斬馬刀和板甲在發明之後,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便給六十萬禁軍全數換裝完畢,接下來就只需要正常替換損壞的甲胄,不需要一年二十萬套的打造。為了給剩余的產能一個去處,韓岡給出的意見就是軍轉民,將造軍品的工匠拉去造民用的器具,讓天下百姓可以用上廉價的鐵制品,也可以繼續擴大京中鐵場的規模。

但這樣的轉產,總少不了有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造甲胄的工匠改行去鑄鍋,這已經是再正常不過的調動了,雖不比造斬馬刀的工匠改去打造菜刀那般適任,但總比原本造皮甲的匠人,改去將作監給軍中縫皮襖要強。

“而且他們做得也不錯。鑄鍋就不說了,軍中和衙門裏的廚房所用的六耳鐵鍋,從二三十斤,到一百多斤的都有。又有內徑不到一尺的雙耳鑄鐵飯鍋,連蓋子都用的鑄鐵,燒湯、做飯比過去都好。而且還有了純粹鍛打出來的鐵鍋,厚僅數分,堅韌輕巧,一手就能拿起來,最適合用來炒菜,如今外面的酒店,炒菜越做越好就是因為有了這鍛鐵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