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2/2頁)

方興回道,“尚在試作中。應該可以,最多只要改一改。”

“若是能成功,就是莫大的喜訊了。”王居卿贊了一聲,轉問韓岡,“虎蹲炮是鐵制,野戰炮和城防炮還是青銅質地。敢問參政,這野戰炮與城防炮,是否能改成鐵制,還是只能使用青銅?”

韓岡道:“銅價遠貴於鐵價,當然是用鐵制的更好。只是因為野戰炮和城防炮與虎蹲炮結構不同,發射時炮壁受力遠過於虎蹲,擔心鐵炮像爆竹一樣炸開,才改用更有韌性的青銅,日後技術如有突破,還是要改作鐵炮方好。”

“鐵炮若能成功,數量能十倍於青銅炮,一年當在千門以上。”

方興在火器局中的時間不短了,而且是一手控制火器局的發展起來的元老功臣,對家底當然比誰都熟悉。

“若當真一年千余門野戰炮、城防炮,床子弩就再也派不上用場了。”王居卿對韓岡笑道。

韓岡隨即問道:“那時候,軍器監打算怎麽做?”

王居卿一愣,想了一想,“撤除吧。與青銅炮比起來,床子弩的成本也高了許多,更不用說鐵炮了。能夠使用的時間又短,保養上也麻煩。其實居卿這些天,正在考慮如何處置弓弩院中造床子弩的那一部。”

韓岡點了點頭。在他的想法中,軍器監專門制造床子弩的部門,將削減編制和生產量。最後最多只維持一小隊工匠,以保證技術的傳承。其他全都轉去他處。王居卿也能這麽想,就免得自己再費口舌了。

“那些庫存的床子弩可不在少數。”韓岡又道。

王居卿這下就想不出韓岡想說什麽了,欠身道:“請參政明示。”

韓岡說道,“已經造好的床子弩,還可以送去西域。面對黑汗國的軍隊,神臂弓和床子弩足夠應付了,且床子弩拆開來運送,比火炮要輕便一點。”

盡管王舜臣那邊也需要火炮,可暫時他還不打算運火炮過去。重量是個問題,同時對手是個文明程度不亞於中國的國度,與千年之後截然不同。由於道長途遠,大宋的國力優勢無法體現,當技術泄露之後,無法在數量上壓倒對方,而質量上,以現有的水平還難以拉開一個讓敵人無法企及的距離。

如何分派已經造好的軍器,這是樞密院的工作,跟王居卿完全無關,與韓岡也沒有太大的關系,但這並不妨礙王居卿附和韓岡的話:“樞密說得是,用床子弩對付黑汗人的確是足夠了。”

韓岡笑了一下,與王居卿一起,繼續參觀起這座火器試驗場,從試射場轉到守衛和實驗人員的房舍,再從守衛們的房舍轉到倉庫,又花了兩人不少時間。

這兩天,這裏都是在測試虎蹲炮,青銅的野戰炮、城防炮還沒有拖過來,韓岡、王居卿兩人也沒有繼續讓火炮聲繼續折磨自己耳朵的想法。

來到寬近兩丈的寨墻上,韓岡俯視著被城墻圈起的這一片試驗場,問方興道:“火器局現在還有什麽需要?”

“火藥的原料還是少。”

經過大批量的實驗,火炮發射藥的原材料,已經找到了比較合適的提純方法,同時三種原料的配比也確認了,成品制造也有了規程,可以說已初步定型。

除了兩個小組依然在實驗威力更大的火藥,其余工匠都被調去解大量生產上的設置與安全問題。

現如今,唯一的問題就是原材料的數量。

可既然幾百年後,普及火器的兩個王朝都不缺火藥,韓岡也不覺得自己需要擔心。

“中國之地,卻也不缺硫磺,木炭、硝石數量更多,只要朝廷有需要,肯定不會缺。”

“參政如此說,方興也就安心了。”方興說著,又嘆:“聽說日本多硫磺,遼國這一回占了日本,造火炮可就更容易了。”

“學也學不像,趕不上中國,不用擔心太多。”

韓岡不怕遼人偷學火炮,就怕他們不學。他是真想看到拖著幾千斤大炮行軍的契丹騎兵。不能隨著騎兵機動的炮兵,遼軍可沒有相應的戰術來配合。就像大宋官軍,其戰術體系完全是以步兵為核心,遼軍的戰術體系也是圍繞著其最為擅長的騎兵來展開的。

“是。”方興拱了拱手。

“火器局是軍器監的重中之重,日後也要壽明多費心了。”

“居卿不敢有負朝廷與參政之托。”王居卿回顧方興,“且有提舉在,參政也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