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2/2頁)

半個月前,李誡就具表上書,請求朝廷允許,將連接代州和太原府【並州】的並代鐵路,從太原府向南延伸,經過汾河谷地,通向關中的解州與河中府,直抵要津風陵渡。在此處,便可借由渭河水路,直抵長安京兆府。

李誡對於軌道修造的上書,理所當然地惹起了朝廷的重視。這一條鐵路,其實就是後世的同蒲鐵路,只是避過了代州通往大同最為艱難的一段。通過這條鐵路,關中與河東兩大經濟區就能貫通起來。雖然還沒有蒸汽機車,但運輸量也會十倍於前,對兩地的商業和人員往來,有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韓絳對關中河東連接一線的好處不能盡數知曉,但他明白,李誡之所以提出向南延長並代鐵路,必然得到了韓岡的允許,甚至就是秉持韓岡的心意。

“李誡的提議不為不善。只是加上了太原至河中府,這條軌道貫穿了整個河東,直抵關中,長度差不多要超過一千五百裏了,這運行上,恐怕還是有些問題吧?”

“相公一言中的。”韓岡嘆了一口氣,這事沒有好避諱的,“說起來,還是缺人才啊。”

“也是少了歷練。再多添一條京泗鐵路,就可以歷練出更多的人才。”張璪說道。

“從現今六路發運司的情況,就可以看得出人才有多大的用處。才一年的時間,發運司的法度就敗壞到如此地步,不僅僅是薛向的緣故,也有他提拔的那些有才幹的官員被調任……而此輩調任乃是正理,無可非議,但沒有合格的官員填補進去,足見朝廷乏人。”

韓絳對韓岡的說法連連點頭,“玉昆這話說得沒錯。軍事、財計、刑名、水利、轉運,這些事務皆需專才來管理。尋常進士就是書呆子,不經歷練,貿然坐上正衙的位置,不說成事了,就只會壞事。”

韓岡道:“一榜進士四百,多是只明經義與對策,能夠在實務上有所長才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張璪連連搖頭,“輔弼良才,哪有那麽多?一榜也就三五人的樣子,再有一二十能做實事的,也就這麽多了。剩下的皆是庸碌之輩,做老了官,或許能積累些許治才來。”

朝廷對官員的選拔,雖不能說唯才是舉,可是但凡能夠升任金紫重臣的進士,好歹都有一技之長。

最差也有些文學水平,至於在軍事、財計等實務方面有一技之長的,其晉升的速度,遠比尋常進士要快得多。

不說別人,只說現在已經完蛋了的蔡京,他能夠在高中進士五年,就順利轉官,並進入中書任職,十年,就做上了殿中侍禦史。靠得可不是長相和書法,他的才幹不管以多嚴苛的標準,都是一等一的。

“玉昆,朝廷得人之難,盡人皆知,不知你對此有什麽想法?”韓絳不想再多繞圈子了,要韓岡攤牌。

“依韓岡的一點淺見。如今有明法科,唐時有明算科,日後還可以加一個明工科。進士乃拔萃之選,其余諸科,則是招收專才,以供朝廷之用。”

“明工科,打算考什麽?”張璪問道。明算科現在雖沒有,但歷史上有,倒是不用韓岡解釋了。

“水利、河防、軌道,主要是工部所掌。”

這是給氣學量身打造的科目。

爭進士,西人爭不過南人。明法科,以好訟聞名、拿《鄧思賢》當蒙書的江西人考中的最多,七歲兒童就能在堂上引用律條,這不是陜西人能比。若是辦起明算科,商業氣息濃郁的江南也遠遠強於北方。

只有明工科,由氣學教出來的學生,至少在水利、河防、軌道等營造才幹上,不會輸給任何人,軍事上也不會遜色。這就是西人的晉身之階,也是韓岡的交換條件。

只要能做官,正經的出身,比起特奏名之流,還是要強出不少。

幾次貢舉不中,就能得到參加特奏名考試的機會,然後混一個州學、縣學的教授、助教,其實連品級都沒有,只是朝廷給口飯吃。

若是通過了諸科考試,盡管比不了進士出身的官員,在選人階段能夠跳級晉升,但好歹身居前列就能有流內品官來做,即便不能入流品,只要做實事,得到入流的機會也不會少。

韓絳一聲輕笑,“玉昆可真是一片苦心啊。”

韓岡欠了欠身,“此事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