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2/2頁)

反對的是真反對,而支持的,有幾分是真心,那真的是說不準。

“當真不是?”楊英卻帶著幾分懷疑。

“那還有假,不要信那些謠言。”王厚鄭重地說著。

“明白!明白!”楊英猛點頭。

王厚暗暗嘆了一口氣,他看楊英的神情,怕還是以為自己是口是心非,不得不隱瞞。

但實際上,當真是兩府眾人都表示反對,只有王安石一人要求出兵。

這件事其實確實無疑,外界相關的謠言大多數都能傳經他這個皇城司提舉的耳中,而每一條,又都是全然無稽地造謠。

即使是韓岡,也是十分堅決地反對出兵——這是王厚親自向韓岡當面問過的。

韓岡主張在河北整備兵馬——河北禁軍也需要進一步的整頓,以配合火炮裝備部隊的進程;

韓岡主張策反阻蔔人——這是關西方向一直在做的;

韓岡主張河東方向做出攻擊遼國西京道的態勢——從關中運送糧草入河東,並加快太原府入關中的鐵路建設就可以了;

韓岡還表示,只要耶律乙辛篡位,大宋將立刻斷掉給予遼國的歲幣——失去了上百萬貫的資金,也等於是失去了至少數萬名本可以收買過來的敵人,這是對耶律乙辛最狠厲的一刀;

耶律乙辛在遼國國中的根基已深,如果大宋什麽都不做,遼國的內亂不會爆發出來。

無論戰與不戰,大宋都要做些什麽,甚至做好作戰的準備——如果遼國當真分裂,兩邊交相攻擊,這樣的機會,還是不能放棄的。

但韓岡絕不會同意在這個時間點主動出兵遼國。

與遼國決戰的準備尚不充分,以大宋不斷增強的國力,也沒必要去抓這個時機。

戰爭現在不會開始,但北國的烽煙遲早會燃燒。

十年後,耶律乙辛垂垂老矣,幾個兒子怕還要爭奪儲位,而大宋兵強馬壯,正是攻遼的好時機。

韓岡前日在王厚面前說了很多,話裏話外都是不贊成主動出擊。

但民間的情緒已經為遼國即將內亂的消息所引動,到處都是在說如何收復故地,平滅遼賊,就連樊樓上唱曲,還要唱幾段封狼居胥的歪詞,每天琵琶弦都不知要多斷上幾根。

王厚這兩日看到堆在桌上的機密文函都要頭疼,要是他將搜集來的流言蜚語全都遞上去,說不定就會影響到太後的決策——樊樓中的詩詞唱段,頗有幾句能煽動人心的。

王厚很多時候都不得不自嘲,別看自己位高權重,但實際上比在邊地的時候,還要小心做人。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就會萬劫不復,就連韓岡也難救自己。

現在王厚一肚子的機密,與楊英這等舊部喝酒聊天,也不能盡興。與韓岡的來往也不得不有所避忌,只能偶爾碰面。

送走了楊英,王厚也喚人備馬,出了門去,從巷道轉了幾轉,抵達了參政府的側門。

韓岡今晚在家中,小廳裏擺好了茶盞和茶點,正等著王厚登門。

“玉昆,久等了。”

王厚匆匆坐下,賠了個不是。

韓岡搖搖頭,他是難得等人了,反倒有些新鮮感。他笑了笑,問王厚,“楊三可是走了?”

“走了。估計明天還回來拜訪玉昆你。”

“感覺怎麽樣?”

王厚搖頭,正色道:“終究還是比不上王景聖、趙子漸和令表兄。”

當今軍中,能比得上王舜臣、趙隆和李信的將領,也沒有幾個了。

“只看他當年在襄敏公的鞍前馬後的份上吧。”韓岡嘆道。

“江南西路的都巡檢足夠了,想來他也不敢奢望太多。”王厚問道,“王平章怎麽說?”

“你可知道,大名的呂吉甫今日上本,如果耶律乙辛膽敢沐猴而冠,皇宋為遼國兄弟之邦,當為其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