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2/2頁)

呂惠卿聞言便笑道:“尚父殿下如此心急?”。

“都等了多少年了,能不急?”馮行己也笑著道。

“說得也是!”

呂惠卿看了馮行己一眼,隨手撕開了火漆密封的信函,抽出信紙看了起來。一個讓人眼熟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他的眼前。

呂惠卿嘴咧開得更大了一點:“果然是遼國的國信使,還是熟人。”

“是誰?”馮行己問道。

“蕭海裏……”呂惠卿一聲嗤笑,“又是蕭禧這廝。是遼國無人了,還是覺得他做不了正事,就被打發出來了。”

“到底是為何派他出來?”馮行己沒笑,追問道。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呂惠卿用平淡的語氣說道:“自然是耶律乙辛篡位了。”

國信使帶來了耶律乙辛通過禪讓得登大寶的消息。宋遼乃兄弟之邦,遼國新君踐位,當然得盡快通知大宋。不過呂惠卿可以肯定,太後絕對不想認耶律乙辛這門親。

呂惠卿問馮行己:“防禦,你看這當如何處置?”

“此事只能由相公決定,豈是下官能插話的?”馮行己提聲反問,“不敢耽擱相公的時間,下官先告退了。”

他一推了之,跟著便告辭離開。

劉紹能微微擡起眼皮,只看見呂惠卿望著門口的眼神冰冷如冬。

轉過臉來,呂惠卿的表情已經變得如春風般和煦。他笑著讓劉紹能坐下來,又道:“也怨不得馮防禦,他這把年紀,著實受不得累。”

劉紹能唯唯諾諾,不敢應聲。兩位頂頭上司的明刀暗箭,輪不到他插話。

對馮行己的躲閃,呂惠卿暗暗冷哼了一聲,不過也只是冷哼。

馮行己已經七十多歲,若不是呂惠卿需要這麽一個不管事的副手,一早就使人上表彈劾他戀棧不去了。而依靠馮行己來指揮軍隊的想法,呂惠卿從來都沒想過。

馮行己盡管缺點甚多,但他有個好處,就是知道分寸,懂得謹守本分,將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邊境的榷場上,而不是衙門中。

郭逵貪財,那是為避免狄青的下場,而馮行己的貪財,就是貨真價實的貪財了。馮家的奢靡,從馮行己之父馮拯開始便有名於國中,幾乎能與寇準相提並論。為了維持奢靡的生活,光靠家鄉的產業是遠遠不足的。

這樣的副手,雖不能引為助力,至少可以不用擔心在大事上拖後腿。

可呂惠卿還是希望能多一點人手可供驅用,他手上的長於吏事、財稅、刑名、水利的幕僚很多,願意將自己的前途賭在他身上的官員也有不少,但在軍事上可以提供幫助的,無論是幕僚還是官員,都是寥寥可數。

可惜楊家沒人了,來到河北後,呂惠卿不止一次的遺憾著。楊文廣在臨死前,尚上表獻陣圖並取幽燕之策。可楊文廣死了這麽些年,幾個兒子卻沒一個人能出頭,皆是庸碌之輩,不堪一用。否則以楊家在河北軍民心目中的地位,呂惠卿不介意提拔一兩個楊家子弟起來。

如今呂惠卿手裏面,只有幾個從西北調來的將領可以用上一用。就像眼前的劉紹能,就是呂惠卿從陜西調來的舊部。劉紹能雖然過去是蕃官,但幾代為將,又願意脫離族人,已經可以視同漢官,故而能在河北任職。

“連個確鑿的消息還沒傳回來,遼使就在叩關了。”待下人送上了茶,呂惠卿笑著對劉紹能道,“細作腿腳慢了點,不過也可見遼國那偽帝的心急。”

“相公說得是,細作的腿腳的確慢。紹能在陜西的時候,也有好幾次將來襲的西賊擊退了,派出去的探馬才繞回來。”

“偽帝想要朝廷的認可,不過朝廷不可能答應他。如此一來,偽帝惱羞成怒,必然要發動大軍。”

劉紹能挺起胸膛:“相公放心,紹能只怕他們不來!打過白溝也只要相公的一聲吩咐。就是……”

“就是什麽?”

“就是糧秣一定要足。當年跟西賊打仗,總是因為糧草跟不上來,大軍出去幾天就要回來。”

“這你不必擔心。如今朝廷絕不會讓人餓著肚子打仗,大名府這裏囤積的糧草也足夠三軍吃上一年。”

“這件事,及之你不用擔心。”呂惠卿信誓旦旦。

他最近剛收到呂嘉問的私信,信上除了說朝廷內部政爭,也說了錢糧絕對不是問題。呂嘉問在三司看過全國的賬簿,有把握為河北河東提供足夠的糧秣和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