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2/2頁)

普通人有了興趣,他會開始對此用心努力;而皇帝有了興趣,卻是千百人一齊拼命滿足他的要求。

沒用多久,耶律乙辛就知道了,宋人正在制造燧發火槍,而且已經渡過了實驗制造的階段,只是暫時還不能批量制造。

耶律乙辛已經考慮過會有這樣的可能,但蒸汽車、汽輪船,以及兩者的核心——蒸汽機,都只是出現在《自然》上的一種只存在於想象中的機器,燧發槍卻已經出現在宋軍手中,而書裏被燧發槍淘汰的火繩槍,卻根本就沒有在宋國禁軍中裝備。

得到了有關火槍的信息,耶律乙辛就像他對火炮的興趣一樣,立刻就遣人去進行研究和制造,不過遠比火炮要困難,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火器局那邊,始終沒有給他一個滿意的回復。

除了火器之外,《九域遊記》給了耶律乙辛還有很多信息。

這部作者不詳的話本,書中的氣學痕跡太深了,或許是韓岡寫的,或許不是,但成書之際必然得到了韓岡的指點。

韓岡推出這部話本的用意,應當是減少朝野內外阻力,同時也是要告訴世人,他想要的是什麽樣的宋國。韓岡的用心,實在是太明顯不過了。

不過最讓耶律乙辛心中發寒的,是太過光明正大,根本不怕泄露軍機。

耶律乙辛知道,這是因為韓岡充滿了信心。

“歷史的車輪”。

這個詞出自於第九十一回。兩個很普通的詞匯,很無稽地拼湊,讓人心頭發火,卻又不寒而栗。

難道大遼注定會成為在車輪前面揮舞雙臂的螳螂不成?

可不管韓岡為了什麽原因傳下了這部書,他至少給了耶律乙辛一個明確的方向。

韓岡打算做什麽,將要做什麽,從這本書裏完全可以了解得到。

比如視城墻如無物的重型榴彈炮,比如讓弩弓成為玩具的火槍,比如成列而戰、以排槍斃敵的神機營,比如不再需要挽馬、只要有水有煤就能拖動萬石列車、日夜不停的蒸汽車,比如能無視風向、載萬石貨物、兩三日間橫渡千裏冥波的汽輪船,再比如三五百人擁槍炮堅守,數十倍大軍亦難攻破的棱堡。

這其中,有的還只是幻想,有的已經出現卻還未普及,有的則是抵在了眼皮下。

一年前,呂惠卿被調離河北,兩國之間已經恢復和平。

不過河北邊境上,宋人正在拼命地修造寨堡,改建城寨,而且修成後的外形特異,不再是將馬面加密,而是將城寨四角修成外凸的五邊形,然後在裏面架上火炮,不論想攻擊哪一邊的城墻和城門,就會受到來自兩側的炮火夾擊。

也是在這部話本中,耶律乙辛知道了這種堡壘的名字——棱堡。

出自第十六回。

建築在遼東北方的曠野中,是邊地的一座指揮所,駐守一個指揮三百多的戍卒,被兩萬東虜重重圍困,卻讓其丟下了一千多條命狼狽而走。

第一次看到這裏,耶律乙辛除了為韓岡的野心而冷笑之外,便是暗暗稱贊他不愧是帶過兵的。

若是說書人的話本,那就是一名守將大展神威,用神槍接連挑下敵方大將三十六員,殺得賊人丟盔棄甲,但這本書裏面,幾場戰事,卻都十分符合實際。沒有讓說書人口沫橫飛的鬥將,只有切合實際的攻守。

所以在書中看到棱堡,又得知宋人在河北開始修築同樣類型的堡壘,耶律乙辛就開始讓人修築同樣的堡壘來試驗。

修成後的幾次演習,耶律乙辛發現,韓岡完全沒有誇大棱堡的效果,只要在墻中槍炮的彈藥不絕,堡中不缺食水,並不算堅實的堡壘,就能變成了險關要隘一般。

南京道南方邊境對面的寨堡,正在迅速改成棱堡形制,而宋國河北兩路境內的州城縣城,除了以磚石包墻,也都在城門和四角加築了炮壘。一旦河北的寨防完工,再想入侵宋國,難度不啻十倍。

不過耶律乙辛早沒心情攻宋了,依靠日本的金銀,依靠遼宋邊境恢復起來的榷場,根本沒有攻打宋國的必要。

與其期盼在戰場上取勝,不如決勝於廟堂。

只要宋軍不來攻,耶律乙辛也不想打過去。至於韓岡,耶律乙辛並不擔心。

處在臣子的位置上,卻有超過天子幾十倍的人望和民心,這樣的臣子怎麽不該死?皇帝怎麽會留著他?

即便他能活到四十歲,也別指望能活到五十歲,這樣的人根本沒必要去防備。

最多十年,就能見分曉了。

現在,還不如安安心心地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