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2/2頁)

韓岡曾經報與韓絳的明算科和明工科,堂而皇之地成為國家擇士的一部分。兩年半前公諸於眾,下一科,便是第一次開考。

“不過諸科總沒有進士好。大哥和祥哥在橫渠書院讀幾年書,是不是讓他們回國子監來?”

橫渠書院是氣學的本山,而國子監,至今仍舊是用三經新義來教書育人。進士考試的內容,也同樣是新學圭臬的三經新義。

王旖四女都希望家裏的兒子能夠高中進士,而不是諸科。但這樣一來,就意味著家裏的孩子必須去學習新學。氣學宗師的兒子,卻通過學習新學而榜上提名,這不啻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老大是嚴素心的兒子,她不好說話,王旖也同樣不方便說。所以嚴素心開口試探,想問一問韓岡到底打算怎麽做。

“等他們在橫渠書院中學得差不多了再說其他事。”韓岡不快地說著,但看了看妻妾,語氣緩和了一點,“至於國子監,也不必那麽急。他們還小,想考進士,過兩科再說不遲。”

進士科的內容,還有國子監中的科目,韓岡早就想變動了,但遽然改變並不合適。以王安石的急脾氣,都用了三年的時間,韓岡並不打算太過倉促——要捅馬蜂窩之前,還是顯得做好周全的準備,免得被蜂蜇。

現在韓岡正是在設法動搖新學的地位,同時給他的根基,也就是陜西的士子們,更為暢通的入仕渠道。

下一次大比之年,照常例,能有四百名新科進士進入官場。除此之外,便是諸科。

諸科之中明算科一百二十人,明法科八十人,明工科八十人,此外每年還有二十人,通過太醫局與厚生司的聯合考核,成為翰林醫官。

這幾門諸科考試中,不僅僅新設立的明算科和明工科是百分制,便是明法科,也會改成百分制。還有醫官考試,同樣是百分制。

加之殿試考試,上一科就已經是百分制了,韓岡並不擔心將之延續下來,能有多少反對的意見。

等到人們都習慣了百分制的考試,下面就會是最為重要的解試與禮部試了。

聽了韓岡的話,最為關切的嚴素心就笑道:“有官人的話,奴家就放心了。大哥還沒什麽,總不能金娘沒有一個進士夫婿。”

繼承了母親的容貌,又是韓家唯一的女兒,金娘雖為庶女,在京城的內外命婦中也算小有名氣。不過她早早地定了親事,讓許多人扼腕嘆息。

韓岡親生的兒子已經有九人。不過並非嫡出的老三、老四,被過繼給了韓岡兩位亡故的兄長,在名義上,算是他的侄子。卻只有這麽一個女兒,當然備受疼愛。

“三哥哥,你說祥哥要兩科之後再考,那金娘的婚事怎麽辦?”

韓家的長子、長女是前後腳出生,年紀相當,等到兩科之後,早過了二十歲了。

“再過兩年就差不多了,也不用等到功成名就的時候。”

一晃眼就十幾年了,韓岡這個歲數,放在後世,甚至可能剛結婚,但在這個時代,已經到了兒女要成婚的年紀了。有些地方成婚更早,三十出頭就有孫輩了。

“蘇家的金娘呢?”

追謚忠勇的蘇緘長子蘇子元,韓岡當年率軍南下,與蘇子元交好,為自家的長子向蘇子元的女兒求了親,那也是邕州陷落時蘇家唯一的生還者。

“蘇伯緒今年任滿,要上京了。”韓岡道,“到時候,金娘也會一起回京。會讓伯緒在京師留任幾年,到時候正好讓大哥和金娘完婚。”

“金娘一直都在嶺南,只有書信往來,這一回終於能見到人了。”

“應該不會差,你們也用不著擔心。”韓岡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金娘是個有福相的孩子。”

隨著兒女越來越大,兒女們的事,漸漸地就成了家庭議論的中心,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韓岡也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年紀在增長。

一晃十幾年,不管自己還能在朝堂中多少年,時間總是不夠用的。

時不我待啊,韓岡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