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眾(二十)(第2/3頁)

田腴冷著臉,他已經說得夠直白了。他一直很感激韓岡對自己的提拔,但身為天子之師,明著泄露太多有天子的消息,未免有失忠孝之道。不過現在是不得不說。

“還差一點。”韓岡道。

以趙煦的年紀,十三經中至少要在不加句讀標點的情況下暢誦十經,才能算得上出類拔萃。

前兩年,韓岡聽說有個叫朱天申的孩子,十歲上下,就能通讀十經,被當地官府以神童之名推薦入朝,不過到了路中就被擋下了。天子正年幼,卻送一個神童上京,把皇帝給比下去。當事的孩子沒好處,推薦的官員也同樣沒好處。

“不過也沒差多遠了,比我家的幾個孩子都強。”韓岡又道,“以天子的才智,自然地理和數算,成績的確不當如此。”

“下官教授無方,不能讓天子樂於其中。”

“誠伯,莫要妄自菲薄,否則可就是我見人不明了。”韓岡微笑著。

雖說好的學者不一定是好的老師,但田腴也給韓岡的兒子當過一陣老師的,同時也為了確定《三字經》和《幼學瓊林》是否適合開蒙,而專門去教了一陣子的書,教學水平遠在合格之上。更重要的,田腴還有從軍的資歷,又做過邊地的親民官,有閱歷,有見識,是氣學的中堅人物,要不然,他也不會推薦田腴去當侍講。

“這個侍講,當真難做。”田腴苦笑道,他久在韓岡幕中,說話沒有那麽多顧忌,“真羨慕黃勉仲【黃裳】,邵彥明【邵清】了,不在朝中,不須煩心。”

“黃勉仲要擔負幾萬條人命,邵彥明也得奔走陜西各州縣上,可都不輕松。”

田腴、邵清是在《三字經》上列名的作者,其中田腴還是《幼學瓊林》經義部的作者,其名氣之大,還在周邦彥、黃庭堅這等才子之上。

不過兩人都不是進士出身,為官時間又不算長,一路學政自然沒有那個資格,不過一路之下,專責蒙學的職位,卻是沒人能爭得過他們。有為天下幼子開蒙的《三字經》在前,又有《幼學瓊林》在後,在開蒙教學上,自然有著別人難以比擬的資歷。

邵清就在陜西,以提點學政副使名義,負責蒙學方面的工作。陜西是韓岡的根據地,蒙學的基礎很好,氣學的根基也深厚,而且比起富庶的江南、京畿,陜西的百姓對丁稅減免看得更重,富戶也更加重視自身的地位而不是財富,邵清去陜西,工作更好展開,立功也會容易許多。

而田腴在教學上更出色一點,加之他編修過的著作,比邵清還多了一個《幼學瓊林》,所以被韓岡推薦到天子身邊,負責教授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

一個已經成了路一級的監司官副職,一個是天子身邊人,不論哪個都是讓成千上萬官員羨慕不已的好差事。不過這些差事,也都不是輕松的活。

“腴為侍講,萬一失職,免不了要為天下人斥罵。”田腴嘆道。

“誠伯安心,天子如今年幼,再大一點,會有所改正的。”

“……但天子已經不小了。”田腴沉默了一下,忽然說道。

韓岡本還在微笑,只是看見田腴的神情,忽然感覺不對,神色一下鄭重起來,沉聲道:“皇帝還小,還得過幾年才是。”

田腴搖了搖頭:“女子二七而天葵至,但並不是人人都是在十四五來,有十一二,也有十七八。”

“皇帝的身邊,太後都安排了老成的人服侍。”

韓岡覺得,如果當真有這方面的事發生,怎麽也該有些消息傳出來。

“這宮裏免不了有壞了心的人,不顧皇帝的身體,想要得到些好處。離天子大婚的時間,也沒有多久了。”

韓岡忽然擡起眼,盯著田腴,田腴的視線沒有避讓,與韓岡對視著。

皇家嫁娶,基本上都是在十四到十七歲左右。

仁宗大婚是在天聖二年十一月二十一,論周歲是其十四歲半。若以其為例,趙煦大婚差不多還有三年的時間。就算拖長一點,也不可能超過十七歲。

照常理,三五年內,天子就要大婚。之後,到底是如章獻明肅皇後故事,一直垂簾到她撐不住為止,還是請其撤簾,讓天子親政,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連天子大婚的相關事宜,現在還沒人敢說出口。太後的權威是一條,天子的身體狀況也是一條,讓人必須細加思量,否則站錯了隊,性命或許無憂,但前途就不用再費心了。

田腴現在提到大婚,也不免讓韓岡多想一層。

不過他也了解田腴的為人,想了一想,道:“等我與太後說一說吧,如果當真有事,盡量悄悄解決。天子年幼失怙,又出了那等人倫慘事,不能再出什麽事了。”

田腴沉沉地點了點頭,的確是這樣。

一個人的經歷,會影響到他的性格。沒有哪位朝臣不擔心小皇帝的性子,田腴如此憂心忡忡,也是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