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下)(第3/4頁)

兩人不再多話,匆匆離開石門蕃營地。還沒回到官軍營門處,就見一人奔來,喜笑顏開,“機宜,大理國王起兵,盡屠高氏一門。如今已經開城投降,乞求朝廷寬宥!”

秦升大喜過望,高升泰如五雷轟頂,身子晃了一晃,要不是身後的隨從扶著,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

“護送高侯下去休息吧。”秦升吩咐道。

高升泰被左右架著走了。朝廷因高氏篡權而起兵,人人都知道是借口,但不影響高氏成為大理人心目中的罪魁禍首。如今大理國中生民死傷慘重,怨恨大宋只能恨在心裏,而實力衰弱的高氏一族,就成了發泄的出口。

若是能夠以高氏為代價,能讓宋軍就此退兵,那就更好了。過去只有一兩個那麽想,到了兵臨城下,怕是所有人都想抓住這根救命稻草,高氏焉能不敗?

不過這個消息來得實在是太晚了,應該再早一點才是。

秦升想著,整了整衣冠,喜氣洋洋地往營中去向熊本恭喜道賀了。

這一場戰爭,已經不用再打了。

……

韓岡的耳朵終於清凈了。

幾天前,大理的請降使臣第四次來到京師,韓岡再一次主張將其拒之門外。

次日清晨,大理使者在宣德門外痛哭流涕,若不是有人攔著,就一頭撞死在城門前。

朝野內外,有許多人想結束這場戰爭,大理使者能跑出守備森嚴的館舍,來到宣德門處,自然有人在背後支招。

朝野中如今正在爭論,要不是采取了韓岡的計劃,以近乎於滅族的威脅來清洗對方子民,大理國早就屈膝請降了。可是大理諸部都被隨宋軍南下的諸多蕃部逼得團結一處,逼得繼續作戰。大理戰事始終不休,將士傷亡慘重,都是韓岡的錯。

許多人為出征士兵的安危而義正辭嚴的時候,仿佛都忘了他們平素裏是怎麽對待赤佬們的。這對韓岡雖沒有什麽影響,但也是吵得他頭昏腦漲。

但隨著捷報的傳來,原本對韓岡的謀略甚囂塵上的攻擊,一下子消失無蹤。

逆臣被斬殺於宮中,屍體被城中軍民分食殆盡,大理國君臣自縛出降,趕在冬日降臨之前,大理國,滅亡了。

再大的犧牲,在勝利結束的戰爭面前,都變得那麽的不起眼,而這一次的戰爭,幾乎沒有一場像樣的大戰,官軍的傷亡多為疾病和各種各樣的意外,只要不計算參戰的西南夷,真正屬於戰歿之人,最終也只有兩百多。

滅千乘之國,只死了幾百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戰爭。科技和仆從軍的作用,在這場戰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他們的表現,就是韓岡想要的結果。

大宋的武器裝備徹底轉向火器,再也沒有什麽議論了。

當朝中的風向轉為,韓岡已經開始與下屬商議起在大理設立蒙學,並招收當地人進入蕃學學習的計劃。

宗澤不反對擴大京師蕃學的招生名額,卻反對開辦蒙學。不為他事,只因為蕃學和普通蒙學的學習科目截然不同。

幾個拿著五經教授忠孝之道的蕃學,所教出來的學生,和一個學習了自然格物之道的學生,哪個對大宋的統治更不利,這是一目了然的事。

“放心。”韓岡道,“一個在漢家的城市真正接受了幾年教育的蕃人,回到依然野蠻的部族中去時,就跟魚離了水一般,別說衣食住行,就是呼吸都會不舒服。”

沒有能夠交流的對象,反而會被視為異類,一群白羊中的黑羊,那種孤獨感,怎麽不讓人窒息?

為什麽士人愛好逛妓院,還是因為面對家中的妻妾無話可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依然是大部分富貴人家的圭臬。比如高太皇,比如向太後,都很少讀書,僅僅是識字而已。

能如王安石的女兒那樣能吟詩作對的大家閨秀實在是少數,能如曾布之妻魏玩,詩詞作得讓男子敬服的就更少了。相比起以《女誡》、《女則》、《女論語》培養起來的名門閨秀,從小就被訓練各色技能的妓女,尤其是琴棋書畫樣樣皆精的花魁,才是士人眼中適合交流的對象。

即使有著天大的氣運,讓這位學成歸來的蕃人掌握到了族中權力,讓他的蕃部開始學習漢人的文明,可區區一人又能成什麽氣候?到了工業化的時代,工業人口才是重點;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要靠大量的從業者才能支撐,就是遼國都學不來,又何況偏鄙小邦?

反倒是一旦接受了漢家文明,絕大多數人很容易就會被融化在文明之光中,最後不顧自己的身份,而為漢家奔走出力——這樣的例子過去很多,日後也有很多。

且過去漢人教化蕃人是以儒學為宗,那還有掙紮反抗的可能,儒學的根基很難紮進西南蕃部之中。但隨著氣學格物之道的大發展,再想頑抗就沒那麽簡單了,願意的會被融合,不願意的也同樣會被融合——主動、被動的區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