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2/3頁)

韓岡說得好像自己因為是醫道泰鬥的緣故才被傳召入宮,實際上,當然不是這麽一回事。

宰輔之中,太後更加信任誰,不用想就知道。

不過韓岡話中透露出來的消息,讓蘇頌很快便收斂了笑容。

“玉昆,照你所說。可是天子近了女色?”

“正是,而且過了頭,今天在福寧殿中差點就暈倒。”

“天子才十二歲啊。”

“是啊。”

“真虧他們敢做。”蘇頌搖搖頭。

韓岡道:“除了已得天子臨幸的幾位宮人,其他皆配軍安西。子容兄覺得如何?”

“被臨幸的宮人是怎麽處置的?”蘇頌問道。

“依仁宗尚、楊二美人舊例,出宮居養,說不準十月之後,就有個皇子皇女出世。”

韓岡做得面面俱到,蘇頌沒有別的話要說,但一想起趙煦十二歲就近了女色,他就忍不住要嘆氣,“這真是……”

趙家的皇帝都有這個毛病。

從真宗開始,仁宗,熙宗身子骨,幾乎都是被女色給掏空的。英宗被他的那位皇後管得嚴點,可那也是原本身體就不好的緣故。

就是有太後,也不可能時時盯著,臣子們更是在宮墻之外,誰能管得住皇帝?

不要說皇帝了,蘇頌家裏的幾個兒孫,雖不至於十一二歲就開葷,卻也沒有到了十五六還不知肉味的。

與韓岡沉默地喝了一陣茶,蘇頌突然又開口,“玉昆,你想過沒有?”

“什麽?”韓岡放下茶盞,擡眼問道。

“有此一事,天子大婚可就會有人出來催了。”

韓岡毫不意外,冷笑道:“大概皇太妃會提吧。”

既然天子已知人事,那麽就該早點將婚事定下,免得嫡長子還沒生,前面就一堆皇子皇女了。皇女還好,要是有那麽一兩個皇子趕在前面,那日後就有得麻煩了——總會有人這麽說。

等到天子大婚之後,就能趕著太後撤簾歸政。其中最迫切的,便是天子的生母,封了皇太妃的朱氏。

“玉昆……”蘇頌先看了看門外,有些顧忌地湊近了低聲道,“你看此事是不是玉華宮中所為?”

韓岡苦笑著搖頭,“說不清。但如果是有人故意如此,太妃的嫌疑最大。”

韓岡也考慮過是不是朱太妃故意在背後唆使天子如此,逼著太後不得不讓天子及早大婚。

皇帝大婚,拖到十七八都可以,若是要早,十三議婚,十四成婚,也不是不行。關鍵就看太後怎麽想。

如果太後無意學章獻劉後,在皇帝大婚後還把持朝政,那麽大婚後歸政便是在情理之中。

“在天子親近人中,當然希望太後越早歸政越好。用這種醜事逼宮,不是不可能。”

“但後面有些地方不通情理。”蘇頌這時候又要否決自己一開始的想法。

“的確還有些不通情理的地方。”韓岡點頭,同意蘇頌的看法,“要不是這樣,早就可以認定了。”

只是有句話韓岡藏在肚子裏沒說,女人嘛,思考回路跟男人完全不一樣,身為男人,永遠都不要奢想了解女人的想法。

有臣子曾經上書唐太宗,提議唐太宗去佞臣,並建議唐太宗上朝時故作震怒,“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唐太宗回復說“朕欲使大信行於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而章獻劉皇後,則曾經對宰輔們說,讓他們將自家的子侄名字報上來,她會賜予官位,以酬宰輔之功,等到那些重臣們一個個將名單列好呈上,劉皇後隨即便一翻臉,但凡在名單上的都不用了。

有唐太宗故事在前,做皇帝的,哪個會這麽做?劉皇後代行帝政,卻自以為的毀了自己的信用,讓自己在臣子中,變成一個愛施詐術的狡婦。須知孔子都說過“輕諾必寡信,民無信不立”。

但是,女人執政,想要他們去下權衡利弊,真的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不過現在還是太皇喪期,這麽做對天子的名聲也無好處。”蘇頌皺眉又說道。

“有恃無恐,還怕什麽?”

如果是天子剛剛犯下大錯,就讓他退位,不是不可以。但事到如今,太後和宰相都把寶押在了趙煦的身上,弑父的事都放過了,對高太皇不孝的罪名還有什麽不能放過的?事到如今,已經不可能再放棄他了。

就是太後明知此事背後是朱太妃作祟,皇帝也是故意如此,也不方便就此發作,難道還能將皇帝退位不成?

蘇頌擰著眉,這事還是有問題。

韓岡不等蘇頌了,起身告辭,“是與不是,只看朱太妃到底會怎麽說就可以了。這兩天就能知道了。”

……

次日,早朝之後,議政重臣們齊聚崇政殿。

除了太後,就只有天子的禦醫錢乙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