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2/2頁)

“都這麽些年了,六路發運司還沒整治好?”

“有薛向之才者朝中難尋一人。”

“相公也不行?”向太後不相信韓岡會不如薛向。

在她眼中,韓岡、還有章惇,都是開國以來少有的能臣,文武皆備,尤其是韓岡更加出色,而薛向籍籍無名,只是在錢財上小有才幹,怎麽當得起韓岡如此贊許。

韓岡道:“即使是為臣,遇上汴水,也只能另起爐灶,設法釜底抽薪。”

“那是相公想推行鐵路罷了。”向太後笑著搖搖頭,“如果真的如同相公所說,六路發運司敗壞如此,那把京泗鐵路和六路發運司合並,在沈括手底下挑選賢能,取代那些貪官汙吏。”

“陛下,臣在西北時,曾經跟隨王襄敏整編各軍,整編時,總會將一幹油滑又愛鬧事的老卒另作一伍,絕不將新人編入,免得他們把新人帶壞了。不是王襄敏和臣不想將那些無用老卒一概罷去,實在是為免變亂,只能如此行事。”

向太後點頭,“相公的意思吾明白了。”

韓岡向太後行了一禮,說了句太後聖明。

東拉西扯一番話後,太後也沒有窮究到底的樣子了,看起來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

韓岡正這麽想著,向太後突然冒出了這麽一句來,“那旋炙豬皮肉真的那麽好吃?”

“啊?”韓岡難得地一愣。

屏風後的向太後差點沒笑出聲來,的確很難見到精明厲害的宰相如此反應。

韓岡還是很快就反應過來了,老老實實地回答:“臣好此物,章惇不喜。”

“那相公和章樞密議論了,京師中何家小食最為上等?”

“正如陛下所說,市井中的皆是小食,哪裏有上下之分,僅有口味之別。”韓岡道,“臣出身西北,故而口味略嫌濃重,旋炙豬皮肉和蔥潑兔乃是臣之所好。而章惇東南人,更好清淡一點,據臣所知,當是洗手蟹和炒蛤蜊為其所喜。”

“哦。那蘇相公喜歡什麽,相公可知否?”

“……蘇頌年長,更喜素食。”

“曾孝寬如何?”

“臣與其往來不多,並不知曉。”

“沈括呢?”

“沈括好吃魚膾,此與歐陽修同。”

“原來是這樣。”

君臣兩人就在飲食上的喜好稍稍展開來一陣簡短的討論,之後韓岡便告辭離開。

“就這麽輕松過關了?”

消息傳出之後,很多人覺得不敢相信。都有幾分懷疑是不是韓岡逼得太後不敢細問此事。

而韓岡和章惇則毫不在意,各自上表自陳行動不謹,然後太後下詔,兩人都罰俸三月。

韓岡清楚,這件事是太後相信他,所以才會輕輕放過。

但話說回來,太後即使是不想放過,最後的結果也不會有什麽改變。

韓岡和章惇都已經是盤踞在朝堂上的參天巨樹,根基深入到京師的每一個角落,就是有一個名正言順聽政治事的皇帝來,都不可能直接拿兩人下刀。除非他想引得京師和朝堂一片大亂。

這件事算是過去了。只要太後、皇帝和世人慢慢習慣,等到時間久了,就可以有一處公開場合,讓宰輔和重臣們共同商議國是。等到最後的投票,再在太後和皇帝面前開始就行了。

韓岡也沒打算害太後,如果太後想繼續垂簾聽政下去,韓岡絕對會支持到底。也會盡力幫著向家日後能夠安穩度日,不用擔心親政後的小皇帝報復。

當年章獻劉後上仙後,立刻就有人告訴仁宗皇帝他不是劉皇後親生,他的生母其實死於非命。當時仁宗皇帝都已經命人將劉家人都看管起來了,要不是章獻並沒有害了章懿皇後,劉家人會是什麽下場想也知道。

當遮天的大樹倒掉,後家想要保全,就得看皇帝的心情了。而韓岡,他願意幫助向家人,不用去提心吊膽地過著天子親政後的日子。

過了幾日,當秋稅的賬冊全數匯聚京師之後,蘇頌正式上表太後,自述年邁,願歸老鄉裏。

這份乞骸骨的章疏,在太後和蘇頌手中幾番來去之後,太後終於同意了蘇頌的請求,但並不是立刻就允許他卸職,而是先以宮觀使相贈,在京師贈其宅邸,留他住下來。

再這之後半月,鎖院宣麻,章惇繼承蘇頌留下來的空缺,成為新一任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