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八)(第2/2頁)

能經過節氣、朔望、五星、日月交食這些驗證的歷法,至今為止,能全數通過考驗的一個都沒有。

沈括當初薦舉衛樸編訂奉元歷,推演過去的日食、月食也只能達到十中五六,勝過以往,但也不是絕對的優勢。

氣朔漸差的問題,困擾了皇宋百年,甚至到了域外,都落人笑柄。蘇頌出使遼國,因為遼宋歷法差了一日所以被詢問,他以學霸的身份給予強硬的回擊,但事實上,遼人的歷法是正確的,大宋這邊才是大錯特錯。

歷法對於中原王朝的意義十分重要,只要是稱臣,就要接受歷法和年號,正朔二字的由來,正是源自於歷法。不過如今變來變去的,這個意義已經快要跟笑話差不多了。

十四五歲的小皇帝難得對此事有所反應,“娘娘怎麽說?”

宗澤低頭,“此事非臣可知。”

趙煦身邊的黃恩中是之前太後喪期一案後才調到趙煦身邊,終於是熬出頭了,低聲道:“太後說先用著看,過些年不合用再換好了。”

熙宗之後,歷法幾年一換。在場的哪個沒有經歷過?也沒人在乎歷法今日改,明日改。

只要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出問題,也沒幾個人會去在意日月五星運行軌跡與歷法不合。

再怎麽說,也沒哪次的歷法會錯到指著滿月說今天初一,只能看見星星的夜晚,說是八月十五。至於節氣之差,一天兩天也耽誤不了耕種,何況被廢除的歷法,最多也就差個三五十刻鐘。

但小皇帝對此十分不滿,“如今萬邦來朝,皆用國歷。當那些番邦發現歷法有錯,皇宋臉面往哪裏擱。事關朝廷體面,豈容得如此輕忽?”

“官家息怒,官家息怒。”黃恩中立刻安撫趙煦,“蘇平章說好,韓相公也說好。所以太後才同意,否怎麽可能隨隨便便就頒布出去?何況那些夷狄,連字都不會寫,哪裏還會計算。”

趙煦沉默地一語不發,察言觀色的基本能力也讓黃恩中閉了嘴。

宗澤正想開始自己的課程,卻不意趙煦突然又提起一事,“近來朕聽說,北虜有焚書坑儒之舉,此事可有之?”

宗澤搖頭,“多有謠言,實則僅只是驅逐而已。”

遼國棄儒主工,早就隨著宇宙大將軍炮的威名傳到了南方。

那一座巨炮著實驚到了包括宗澤在內的大部分人,上萬斤巨物,上車下車都不方便,但一炮便能摧毀哪怕再結實的城墻。相對而言,驅逐儒生的消息被掩蓋到萬斤火炮的陰影下。

而且遼國驅逐的多是腐儒,或者是空具野心而別無才幹的一幫人。這樣的人被趕走,倒是讓宗澤越發地佩服起耶律乙辛的眼光和手段了。

“卿家看遼國此舉如何?”趙煦追問道。

宗澤立刻回道:“此買櫝還珠,舍本逐末耳。”

“此話何解?”

“如今中國軍備精良、火器犀利,夷狄垂涎兵甲之利,不足為奇。但國勢日盛,乃是朝廷施以仁政、人心親附、賢良畢集之故。若無賢人,失其本,得其末,陛下勿須憂慮。”

說起這件事,宗澤就忍不住想起前幾天韓岡對他說得那番話。

將天子說成是一家一姓,韓岡對所謂天命嗤之以鼻的態度,十分明顯地表達出來。

從那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座右銘來看,韓岡最重視的便是華夷之辨。

如果從出身上來說,這也的確是不足為奇。來自於關西的韓岡,對外族的敵視是潛藏在血脈之中,其中種種,遠不是生長在太平百年的南方所能體會到的。

但宗澤還是為韓岡的態度所震驚。畢竟真正的忠臣,不會直接將皇室裹在身上的虎皮給扒拉下來。

趙煦皺著眉,卻仿佛也聽說了韓岡對這一次變局的態度:“那依卿之見,如今朝中大賢又是何人?”

“此人陛下豈不知?”宗澤鷹隼一樣的雙眼盯著趙煦,“正是韓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