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為日覓月議乾坤(七)(第2/3頁)

而韓中信提起此事,怕就是韓岡在後面說話了。

當真要讓內侄女做皇後?童貫不明白韓岡的用意,但他明白自己該怎麽做。

“太妃這半年上的確操勞了許多。不過這件事,太妃說的不算,太後和相公們說得才算。”童貫舉起千裏鏡,“其實這邊也能看見內東門小殿……相公們已經到了。”

……

“官家大婚,當在明年。這皇後的人選,雖說還要幾個月的教養,但其實已經可以定下來了。”

待群臣行禮畢,向太後便開門見山。今天她招眾宰輔入內詳議,便是為了此事。

韓岡卻狐疑地用余光看著屏風後,似乎不止一人在屏風後落座。

“是朱太妃?”

韓岡猶疑,章惇隨即接口,“可是王旁、狄谘二人之女?”

朱太妃都沒隱瞞過自己的喜好。還沒到最後階段,再過兩月,將候選淘汰到十人之內,那時候才是真正的挑選。但她早早地便把自己的傾向展露了出來,使得外界已經確定了皇後的候選人名單。

“正是。王、狄二女子,品貌性格都是上上之選,他人所不能比。王老平章元勛故舊,狄青亦是勛臣,皆是好門戶。”

向太後說得很鄭重。

王、狄二女,她也覺得很不錯。盡管不是她本人的選擇,但朱太妃推薦到她面前,也是經過一番挑選的。而且選擇她們,總比自己選一個自己覺得合適的,日後卻被廢了的皇後要好。現在挑選皇後的是皇帝生母,日後即使跟自己鬥氣,也不會禍害了人家女孩兒。那樣簡直是造孽。

章惇道:“陛下,禮須夫婦所生。狄氏女嫡母悍妒,女生三歲而逐其所生,今鞠於伯氏,將以所生為父母?將以所養為父母?”

這個問題,向太後與朱太妃商議過。聽了,她便說道:“三歲上已過房。”

章惇立刻回道:“女子無過房之說。”

屏風後稍稍靜了片刻,似乎有人在對向太後說了什麽,過了片刻,太後的聲音方才響起:“……若做狄詠女,以狄谘主婚如何?”

章惇沒回話,卻是鄧潤甫出面:“故無此禮!天家事,當循禮,不可如小民。”

向太後道:“不得已,則無奈何。”

鄧潤甫隨即反駁,“以國家之盛,豈宜作不得已事?”

“韓相公,你看如何?”

被兩位宰輔接連反駁,向太後開始避而不談,另找他人。

韓岡從屏風上收回自己的思慮,出班行了一禮,“臣敢問太後,若以狄氏女為後,不知當尊禮何人?”

既然朱太妃在這裏,韓岡便沒去提狄氏女兩父三母的問題。

朱太妃就有三個父親,說狄氏女兩父三母、頭項太多,卻正好有一個成例在。

朱太妃之母先嫁崔傑,之後嫁朱士安,因為不便攜女再嫁,故而將女兒托付給了親戚任家養大,故而是有三父。

另一種說法,則是李氏先嫁給崔傑,崔傑病死,後為任氏妾,再之後才嫁給朱士安。更惡毒一點的謠言,就是朱太妃乃是其母私通所生,要不然為何放在任家養大。

不論哪一種說法,朱太妃都可說是有三位父親。故而當朱德妃成為朱太妃之後,崔、任、朱三人,皆封師保。

既然有朱太妃追贈三父的例子在前,那狄氏之女的兩父三母,也不是什麽問題。

而韓岡的問題卻是刻薄了。前後幾人側目,看出朱太妃也在屏風後的,不止韓岡一人。

“自當尊禮嫡母!”

朱太妃的聲音在屏風後響起。看來她至少知道,在太後面前該如何說話。

“即非其生,又非其養,生而逐之,十余年來並無寸功。尊禮其人,只因禮法所在,故不可違。其人悍妒如此,欲以其女為後,可不慮將來?”

韓岡的話說得很明白了,強勢的外戚對身處弱勢的天子有好處,但強勢的丈母娘可就一點好處都沒有了。

“相公也是覺得王氏女更合適?”向太後的聲音中不掩驚訝。

“王氏女與臣家有親,臣須避,不當議。”韓岡道,“臣只知狄氏女雖為上選,其家不甚佳。”

王安石的孫女做皇後,對韓岡的確有所不便,但武將的外戚更加危險。王旁領不得軍,狄家可是將門。

槍杆子裏出政權,韓岡日常進出皇城,可不會將皇城的控制權,交到趙官家的手上。

韓岡如此反對狄谘之女,卻讓朱太妃覺得這個人選太對了。

宰輔們雖不同意,變通的辦法她也有,“若狄氏女為妃如何?”

向太後想了想,也跟著道:“以王氏女為後,狄氏女為妃,也算是兩全其美之策。”

韓岡不以為然,“豈有宰輔之後為人滕妾的道理?!”

韓岡此話一出,屏風後朱太妃的聲音立時陰沉了許多:“狄氏庶出,嫡母不賢,難為正宮,做嬪妃豈不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