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中)(第2/2頁)

“張卿,朕知你不喜女直,尤其不喜完顏。但你總要想想,完顏部才多少人口。女直才多少人口,北疆那麽大的一片地,那點點人口撒下去比餅上的芝麻還少,臣服於完顏部的部族雖多,可完顏部想要管起來,也沒那麽容易。”

完顏部的人口再多,本族的戶口也沒有超過一萬戶。以大遼北疆的苦寒荒涼,百裏方圓的土地,也就能養活萬把人,兩三百裏之外,甚至連控制都難。而那些附庸,都是有利則來無利則去,耶律乙辛為何要擔心他們?

“漢人說得好,萬般皆重,惟戶口最重。只要女直人的戶口趕不上國族,永遠都別想有機會叛亂成功!”

自登基之後,最為耶律乙辛重視的政策,不是煉鐵煉鋼、大造火器,不是開疆拓土、攻伐小國,而是推進醫學、鼓勵生育。

備受耶律乙辛看重的新的醫療體系,徹底排除了舊時巫婆神漢的幹擾,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大批的醫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飛速成長。

醫術再拙劣,也比部落的巫醫要強;醫患關系再緊張,也還有種痘法兜底。這就為醫學生們準備了大批即使醫死也不用擔心的病人。

沒有如漢人一般太過堅固的不可毀損先人屍骸的先天桎梏,又不受儒學門徒那種虛偽的仁義的束縛。醫學生們也就有了大量可供解剖的屍體和活體。

他們的醫術又有什麽理由不飛速進步?

兩所醫學院,十五所醫院,十七家巡回醫館,兩百位醫師,近三千名醫學生,不僅為耶律乙辛帶來了大遼疆域上數以千百計的各部異族的忠心,也帶來了飛速增長的遼國人口。

其中自然是以醫療水平最高的契丹和奚族增長最快。女真部的人口膨脹雖快,但契丹、庫莫奚這兩個支撐起遼國的兩大族,人口增加的速度則更快。

耶律乙辛沒有辦法對戶口進行精確的計算,但通過保赤局反饋的數字,每年國中的新生兒數量,都是以百分之十以上的數字在飛速增長。

耶律乙辛的兒子有八人,孫子都超過五十了,重孫也有三個,如果他的帝位能維持下去,他的後裔將會成千上萬。

如何勝人一籌?要靠人多勢眾啊!

張孝傑低頭,不再反駁。他清楚,心有定見的耶律乙辛不是這麽一次就能說服的。但只要在他的心裏紮下一根刺,然後時不時地搖一搖晃一晃,遲早會潰爛,最後爛個幹凈。

見張孝傑被他說服,耶律乙辛頗為自得。用皇帝權勢壓人,哪裏有用才智壓服臣子來的讓人欣喜?

但他旋又嘆起:“大遼對南人所不及的,其實還是人口。若是有勝兵百萬,又何愁不能飲馬長江?”

火器出現之後,個人勇武上的差距被大大縮小,而優勢人口的作用,則越發地明顯起來,要不是南朝內部不靖,耶律乙辛早就寢食難安了。

張孝傑沉聲道:“可遼宋之戰,或許就在十年之內。”

“或許……但南朝之患不在我而在彼,等他國中君臣內訌,都不一定能出兵。即便議定出兵,等大軍出征,不是黃袍加身,就是回軍剿滅權臣。有的好戲可看!”

耶律乙辛哈哈笑起,同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叫一個驚心動魄,發生在別人身上,那可就是喜聞樂見了。

張孝傑沒有跟著笑。

南朝不靖,難道北朝內部就安靖了嗎?

如果純以治政的才能來評價,他的這位皇帝絕對是大遼開國以來排行第一的明君。即便是以武功來評定,攻取了高麗和日本的成就,也是太祖之後其他皇帝所不能比。

更別說耶律乙辛這些年給國人們帶來的多少好處,即使是最底層百姓家的兒女,也能享受到種痘和讀書上的好處。而貴人們,房中多了皮膚白皙、臉型圓潤的高麗女,手下則多了聽話、忠心的倭奴,還有來自宋國的綾羅綢緞、玻璃器皿。

要不是謀國篡位四個金色大字,明晃晃地在耶律乙辛的頭頂上亮著,大遼的萬裏封疆之中,又有誰人敢於有不順之心?

不是說耶律乙辛他坐不穩皇位,而是說他應該坐得更穩,理應是作為一代聖君受到萬人敬仰,但如今在國中,提起當今的皇帝,卻在比較過過去的幾位先帝之後,不論怎麽稱贊如今的皇帝,最後都少不了搖搖頭,嘆息一聲。

有些事,做過之後就是要背負一生的罪名。

笑聲在耳,但張孝傑依然覺得,想要高枕無憂,想要幸災樂禍,現在還遠遠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