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2/3頁)

曾經聞名京師的歌伎出身,相貌身段都是極為出色。看見馮從義出外多日終於回來,還沒說話眼圈先紅了。

對這種手段,馮從義也算見識多了,摟著安撫了兩句,讓下人搬下禮物,讓外室伺候著梳洗更衣,閑下來後,漫不經意地問道:“磨坊搬走了?”

女人貼在馮從義懷裏嬌聲道:“兩個月前搬走了,臨走時還問老爺什麽時候回來,又說請老爺多關照。還是老爺厲害。”

“用他兒子的前途換的。”

雖然就是個開磨坊的,在京城外還有三十幾畝田,算是個小地主。但養個兒子,在家讀書,都希望兒子能夠金榜題名。

讓人查清了這一切,馮從義在離開京師前,跟磨坊主只說了一句,“金陵書院,嵩陽書院,令郎可以任選其一。”

馮從義給開出的條件,包括了天下間最有名的三家書院中的兩家。能進這兩家書院,高中進士的幾率立刻就高出了兩成,那一位磨坊主就是再倔強,也不願意為了一點意氣,而罔顧自己兒子的前途。

但三大書院中剩下的那一座,馮從義卻沒拿了出來做價碼。唯有橫渠書院,是韓岡所看重,裏面都是氣學種子。馮從義雖然能插手書院中的人事安排,可他也不會為了區區一間房,就隨意薦人進入書院讀書。他再糊塗,也沒有拆自己墻角的道理。

一點小事,換了外室曲意奉承。推杯換盞,被翻紅浪,馮從義一夜睡到日上三竿。

醒來梳洗,吃了早飯,剛剛準備出門辦事,卻見貼身伴當帶了一人進來。

馮從義小吃一驚,“鐘哥兒,你怎麽來了?”

韓鐘笑嘻嘻地道,“家裏閑著無事,便出來逛逛。”

以馮從義的閱歷,如何看不出韓鐘是說謊,“坐吧……有什麽事?”

韓鐘坐下來:“其實也沒什麽,侄兒只是有件事掛在心上……秀州倭人坊的幾家絲廠廠主,昨日爹爹與四叔是怎麽說的?”

乍聽到韓鐘的問題,馮從義有幾分驚訝,之前在江南時,他這侄兒對這件事也沒關心太多,想了想,說道:“可觀其自敗。”

“就這些?”韓鐘有些不滿意,“依爹爹的脾氣,應該不會容忍他們得意太久的。”

馮從義皺起眉,深深地盯著韓鐘,“……鐘哥,是不是有人向你打聽了什麽?你可要知道輕重。”

“四叔放心,不是別人問。是侄兒昨天問爹爹,爹爹讓我自己找答案。”韓鐘涎著臉笑道,“可惜侄兒太笨,左思右想想不通,這就過來求四叔你幫幫忙了。”

馮從義安心了。韓鐘若是撒謊,回頭見了韓岡立刻就能戳穿。笑道,“你爹這件事做得好,你爹娘,把你們這些小子保護得太好了。想當年,你爹十五歲就出門求學,你是十五歲就出門遊玩,說是行萬裏路勝讀萬卷書,可以增長見識,現在路走了不少,至於見識漲沒漲,當然要考一下。”

“就是這麽說啊,所以來求四叔解惑。”

馮從義搖頭,“這個忙叔叔可幫不了。你爹既然沒說,四叔又怎麽能說?”

“四叔,侄兒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也知道該為家裏分憂了。但不經歷,不領會,一直都懵懵懂懂,就不知該如何做才對。潤州、秀州的事,侄兒想不明白,希望能多得一點指點。”韓鐘眼神堅定,看著馮從義。

馮從義笑了起來,“既然鐘哥兒你這麽說了,那四叔也不好再推脫。不過你爹既然考你,直接告訴你就是舞弊了,這可不好。”

“那四叔說怎麽辦?”

“你就說說,如果你在你爹的位置上,你會怎麽做?”

韓鐘不假思索,“當然是嚴查各家工廠。”

“天下工廠工坊眾多,查不勝查。家家皆有靠山,你若是強行幹涉私家的產業,你爹在士林中的名聲可就臭了。”

“孟子有雲,雖千萬人吾往矣。依爹爹的性子,也不會怕。”

“你爹是打算推廣工廠,吸納無田的人口。工廠新起,弊端必多。若是有人借機攻擊工廠,壞了你爹的大計又如何?沒有了工廠,再過十年,就有數以百萬計的百姓將無田可耕,無食可吃。”

韓鐘皺眉說道:“可以移民他鄉。”

“移民,又能有多少活下來?三萬五萬,官府照顧得了,一路上九成九能活下來,十萬八萬,那就有些勉強了,要是五十萬,八十萬,不是餓死在路上,就是揭竿而起。”

“但倭人之苦,爹爹不可能不管。”

“倭人非是華夏貴胄,化外野人而已。何況他們在遼人手中,本就是朝不保夕,隨時隨地都可能性命不保,將他們招到中國來,盡管苦一點,可大部分還是能活下去。一日兩頓,每日雞鳴起床下地,你覺得苦,天下農夫都不覺得苦。每天都要跟開水打交道,中國人覺得苦,但異邦野人卻覺得比過去的生活都要好多了。”馮從義很認真地指點著侄兒,“鐘哥,你爹的書要細讀,要抓住主要矛盾,另外,要學會用全局的眼光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