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七)(第2/2頁)

說話間,一聲汽笛響起,這個世界第一台蒸汽機車離開了軍器監的汴水碼頭,沿著鋼鐵的軌道,向著五裏之外的倉庫區駛去。

目送機車駛遠,章惇又問:“成本是多少?”

“不算之前的花銷,造出這一台機車,用了兩百貫不到。”

“還是不如馬。”

一匹中等水平的挽馬,朝廷的采購價只要六到十貫,一台機車相當於三十匹馬。

這還是沒算之前的花銷,為了蒸汽機,研究開支早超過了百萬貫。而為了能讓蒸汽機上車,朝廷的投入高達四十萬貫。人工還沒算進去,加工費更沒算,韓岡所說的兩百貫完全是材料的成本。

韓岡打得埋伏,了解的人都知道,章惇也清楚,只是他沒窮追猛打,又問:“能拉多少貨?”

“連車兩千石。”

章惇搖頭:“更不如馬。”

在連接碼頭和倉庫的重載軌道上,由十六匹挽馬組成的一支車組,可以很輕松地拉走滿載兩千石糧食的八節車皮。

韓岡嘆了一口氣,“難道就一直用馬不成?”

“當然不。”章惇不是挑釁,今天他的心情其實很好,“只覺得太慢了。還要追加投入,早點將更好的蒸汽機給造出來。”

韓岡笑了一下:“能上船的?”

章惇斬釘截鐵:“能上船的!”

章家——確切地說是章惇這一房,現如今是大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海商,擁有一百四十余艘滿載排水量超過兩千石的海船,最大的甚至有五千石。

每年來自兩廣(包括交州)的特產:稻米、白糖、木材、香料,海產品,等等等等,多達上千萬石的貨物,有一半以上是通過章家的海船運送到沿海各路的港口中。

一旦船用蒸汽機發明,章家船隊簡直是如虎添翼。對於實用化的機械動力,章惇只會比韓岡更期待。

韓岡望著遠去的煙柱:“應該不會太久了。”

“幾年?”章惇立刻追問。

“幾年。”韓岡沒能給一個準數。

“幾年就幾年吧。等再過幾年,玉昆你說過的鐵船,怕也是能下水了。”章惇帶著淡淡的笑意點頭,轉過來,卻發現韓岡臉上的悵然,他一驚,問,“怎麽?難道還有問題?”

“不是。”韓岡搖搖頭,“這些年只是技術有所發明,但在自然之道上,依然沒有什麽進展,有些煩心。”

章惇擡手指著不遠處的鐵路,“鐵路貫通東西南北,蒸汽機車也上了路。若有人欲攻氣學,把鐵路指給他看便是,玉昆你何須煩心?”

“外道不足為慮,只擔心如今的發展不能持久。”韓岡嘆息道,“道理為柱梁,技術僅是外墻。柱梁不堅,外墻豈能持久。”

沒有微積分,沒有經過嚴密論證的萬有引力定律,當然也沒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現在的科技發展,完全可以說是建立在泥沼之上。

韓岡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只是結論,而不是推導和證明的過程。

機械設計,大地測量,天文觀測,用到數學工具的地方太多太多。可發展遲緩的數學,與不斷推進的科技已經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可以說拖了後腿。

韓岡現在都很難確認,他把後世經過數百年無數學者總結出來的真知灼識,忽略了推導過程而一股腦放出來的行為,會不會已經成了科學發展的阻礙,換個說法,就是造成了知見障。

當然,可以期待一個劃時代的天才出現,解決現如今所面臨的問題。

不過那樣的話,韓岡能做的就只能是廣種薄收,盡可能地推廣義務教育,看看更多的人口基數中,能不能出現一個兩個能完成微積分的天才。

只是那樣的話,又不知要多久,韓岡都不能確定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好了。”韓岡收拾起心情,“下面我還要去開寶寺一趟,這邊就拜托子厚兄了。”

“就為了幾根柱子?”

“人工造的石柱。”韓岡強調道。

章惇搖頭,“真不知道為什麽玉昆你不先修橋,去造什麽天王殿。”

“呃,和尚死不完。”韓岡說道。

另一世界,鎮壓整個地球的超級大國,能在電力都還沒有普及的時代,沒有太多現代化的機器,卻能將鐵路修到十萬公裏以上,正是因為其修建的地區,主要就是在廣袤達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大平原上。

大宋現如今在平原上修築鐵路已經能算是熟能生巧,也培養出了一批專業的築路隊伍。但難度更高一點的山林河川,依然是修築時最大的症結。

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剛剛問世,誰都沒有經驗,如果出問題,那可是要死人的。既然如此,還不如讓那些一心一意去西天的和尚先來。

嗯,和尚死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