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八)(第2/2頁)

一事結束,李承之又提起一事。

“汴水已經有兩年沒有大規模地疏浚了,錢穆父前日上本,說如今汴水水淺,綱船入開封之後,只能在河中心走。朝廷若不能加急疏浚河道,再過兩年,汴水只能通航到應天府。”

“這件事去年就說過了。與其花錢疏浚汴水,不如多修兩條鐵路。”章惇皺眉道:“如今已經有了京揚鐵路,運力其實足夠了,汴水每年開口閉口,進來的都是黃河水,年年用,年年就都要疏浚。一次疏浚的費用算下來,能夠十條京揚鐵路日常維護了。錢勰也是不曉事,把鐵路整頓好,剩下的交給鐵路總局就好了。”

自從襄漢運輸線打通,京揚鐵路修成,汴水這條運河在大宋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鐵路的運輸,皆歸鐵路總局,在南方六路的綱糧稅款和民間貨運轉移到京揚鐵路之後,淮南江浙荊湖等路發運使錢勰的地位,已經遠遠不如薛向當年。

沈括看了韓岡一眼,道:“而且自從黃河內堤修成,用束水攻沙法,黃河自孟津到白馬這一段,河床底部降了有三尺。黃河的平均水位,也因此降了三尺。如今想要引黃河水上來,汴水河床必須多開掘三尺。所需人工將倍於舊日。”

李承之道:“但京揚鐵路一旦有事,又沒了汴水,糧稅該如何運來?”

“海運。”沈括道:“可以走海運到板橋港,再通過京密鐵路運過來。”

“繞太多路了。”李承之立刻反駁。

沈括道:“所以說是京揚鐵路有問題時的補充,不論出了什麽事,有個兩三個月的時間,京揚鐵路早就打通了。不過兩廣的糧食特產,通過海運,遠比陸運更便宜。”

章惇再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章家占了天下海運的半壁江山,如果朝廷要海運,繞不過章家去,甚至可能直接以入中法為例,讓章家承接這一運輸任務。

熊本再看李承之和沈括,心理都在想,是不是他們受了韓岡的吩咐,為章惇架橋。如今章韓二人相表裏,將朝廷公事當做賺錢的機會,私相授受也不是不可能。

章惇面色不變:“五嶺難行,鐵路也修不過去。海運自是最好的,不過內陸還是當以鐵路為主。玉昆你說呢。”

“海運載貨多,成本低廉,只走近海,風險也很低,損耗甚至小於汴水。”韓岡看了看一圈同僚,話鋒一轉,“不過汴水還是該疏浚,好好一條運河,在我們手裏斷了也不好。”

沈括深思地點頭,“京揚鐵路又要運人,又要運貨,汴水為補充,還是不錯的。”

“今年冬天?”章惇問。

“冬天太冷,河床結凍,征發的民夫也畏寒,所以效率一直不高。不如就趕在秋收後暫閉汴口來疏浚。”韓岡說完又補充,“今年的夏秋糧稅,大部走京揚鐵路,小部分從襄漢走,如果運力不足,就再加上海運。發運司那邊讓錢勰計算一下,這一回疏浚汴水,需要多少人工,物資和錢糧,及早報上來,朝廷好做預備。”

韓岡支持,章惇不再反對,這個議題也順利通過。

熊本冷眼看著,也無一言。

在兩府會議上,議論得比較久的議題,都不能算是大事。真正如遼國大軍壓境這些事,都是在會議之前,章惇、韓岡就已經先通過氣,定下了應對的方針,再與各自黨羽協商,最後才會拿到兩府會議上來。一如議政會議上討論的議題,也都是先在兩府會議上定下了大方向。

這個議題,根本就是韓岡、章惇為日後章家控制大宋海運,從朝廷手中賺錢做鋪墊,看起來都沒太多遮掩了。

只是熊本雖然憤恨不已,卻根本無濟於事。

兩個議題討論過,會議暫時中止。堂吏端了茶點過來,讓宰輔們稍事休息。

張璪站起身,舒舒服服伸了個懶腰。換作還在皇帝面前議事的時候,從來都沒這般舒坦。被賜了座還得戰戰兢兢,不能坐安穩了,每次從崇政殿中出來,都少不了腰酸背痛。

而這麽舒服久了,張璪是絕不想再回到過去,在皇帝面前戰戰兢兢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