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2/3頁)

章援剛剛調任河東邊郡的火山軍,而韓岡的次子韓鐘則到了保州鐵路分局。

“火山軍那邊四荒之地,子厚你家二哥,可比我家二哥吃苦得多。”

“既然我們能吃得了那個苦,他們也當能吃苦,吃不了就是不肖。”章惇悵然道,“又不能護著他們一輩子,不趁現在歷練,日後誰還會給他們機會?”

舐犢之情,人皆有之。但怎麽做,就看各人了。

自來軍功最重,章援是進士,韓鐘雖還沒有功名,但依靠韓岡的蔭補,早就是京官了。在邊境上,一個京官的地位絕對要比京師中高得多,能夠分潤的功勞自然更多。只要得了軍功,再去考一個進士出來,日後就有進軍相位的資格了。

但也就是確定了遼國此番無能作為,否則作為父親,章惇和韓岡還真不會直接就將初出茅廬的兒子丟到那麽危險的地方去歷練。就是韓岡本人,剛起家的時候,也是先打吐蕃的小部落,一步步練出來的,才不會一上陣就要面對坐擁百萬大軍的遼國這樣的敵人。

不過這樣的關照,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大公無私了。章惇和韓岡對子嗣的前途有關照,但絕不會公器私用到以私代公的地步,論起公心,還是比同列要強得多。本來宰輔和議政之中,頗有幾位想在樞密院、群牧司等地方安插一些子弟,混點功勞,看到章惇和韓岡將兒子放到最前線上,一個個都縮了手腳。

韓岡和章惇商量了一下河東河北的布置,對章惇道,“今兒應該沒什麽事了……”

章惇問,“怎麽,玉昆你有事?”

韓岡道,“我家大哥明兒要回鄉了,留點時間,多教訓兩句。”

章惇道:“那是該早些回去。若有急務,再派人知會玉昆你。”

韓岡笑道:“急務想來這八九天應該不會有。”

大春天的,水旱蝗都不會大,即使有,在宰相面前可都不算大。宮裏也穩穩當當,除了北方軍情,還真沒其他事可稱得上急務。

“是啊,也就能清閑這一陣。”章惇嘆道,“北虜虎狼之性,不是那麽容易改。”

韓岡道,“遼國勢壓大宋百多年,這心思不是一時能夠轉過來。一點點幫他改罷,縱有教訓得服服帖帖的時候。”

章惇接口,“只要那時候,遼國還沒亡。”

對視一眼,一齊大笑了起來。

……

“哥哥明天就要走了?”

韓鉦院子正在收拾行裝。韓家的大公子回京後住了也沒多少日子,沒什麽好收拾,兩個貼身伴當信手而為,裏裏外外也就用了一個時辰不到。

韓鉦本人親自收拾書房,順便接待過來告別的弟弟,除了剛剛去了河北的老二,去國丈府探望外祖母病情的老五,以及病著的老八,其他四個兄弟都到了。

老七韓錦拉著韓鉦,對長兄依依不舍,“哥哥什麽時候能再回京來。”

旁邊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推了推從鼻子上有些滑脫的眼鏡,在旁道,“七哥,不要打擾哥哥收拾。”

韓家八兄弟,讀書都不算少,只有這位老三韓錟他隨時隨地在鼻子上都要架著一副眼睛。眼鏡一架,就成了老學究一般,一本正經,兄弟們間玩笑也少。

韓錦怯生生地松了手。

“沒事沒事,不打擾的。”韓鉦連忙道。

“三哥,我和二哥如今都不在家裏,家裏以你為長,要好好帶著弟弟,不要讓爹娘擔心。還有,好好讀書,早點中個進士出來,總不能讓外人說,我韓家的子弟都不會讀書。”

“大哥、二哥想要去考進士,只會比小弟更容易。”

韓鉦溫和地笑道,“二哥怕是要等下下科了,愚兄魯鈍,更不必說。韓家的書香門第,還要三哥你打頭支撐起來。”

韓鉦並不打算考進士,韓家需要在大議會中有人。

如果大議會不成,就是韓家失勢了,那時候就是狀元也沒意義。如果韓家一直能維持下來,少他一個進士,也無關緊要。

老三韓錟說是書呆子,但讀書用心,加上有韓岡這個父親,一榜進士不在話下。

一家八兄弟,人人進士也未免太過,有幾個諸科也不錯。

老四韓鉉就沒那麽多事了,笑著在旁幫忙,“幫小弟向姐姐姐夫帶句好,再幫小弟謝謝姐夫送的那面好弓。”

韓鉦問:“平常沒寫信?”

韓鉉道:“寫是寫了,但東西不方便帶啊。這回姐夫送了面夏州弓來,弟弟準備了一份回禮,還要托哥哥送過去。”

韓錟問道,“姐夫應該快轉官了吧。”

韓鉦想了一下,“瑞麟轉官得明年了。”

韓岡的女婿王祥上一科考中了進士,不過名次不高。就像章惇的兩個兒子一樣,都是三甲出身罷了。

議政重臣家的子弟考進士,如果沒有那份才學,就不要犯天下之大不韙,偏要給自家的兒孫弄一個一甲及第出來。低低地中一個三甲,同樣也是進士,決不會為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