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2/4頁)

黨項人的心思也只在陜西,沒敢窺伺開封,可遼人做夢都想要會獵於汴。

所以說一個是邊患,一個是心腹之患。

但如今的遼人,只能在邊境上騷擾一番,耶律乙辛所領兵馬倍於定州路,卻不敢南下。兩國相爭,比的就是國力,耶律乙辛能派幾十支千人隊去鄉中攻拔村寨,卻攻不下有火炮鎮守的城池。真要讓王厚來評價,遼國已經完了,苟延殘喘也喘不了多少年了。

所以這一次對付遼國的關鍵,並非在征戰,而是在消耗。

就像遼人沒有南下保州一樣,王厚也不會貿然北上安肅軍。

他可以確定,耶律乙辛對天門寨圍而不攻,就是在等著他。

一個合格的統帥絕不會輕易踏進對手準備好的決戰之地,耶律乙辛如此,王厚也如此。既然雙方都不願輕易決戰,剩下的就看誰更有手段,逼著對方主動前來決戰。

王厚身後有鐵路,糧秣不虞匱乏,即使安坐在保州也不用擔心吃不飽肚子,軍心士氣更不必說。

所以韓鐘要修鐵路就讓他修好了,一條暢通無阻的鐵路等於是直刺遼軍的利劍,只要能保證鐵路暢通,半天之內就能把一個將數千人,連人帶裝備一起送到安肅軍。

看耶律乙辛還能不能繼續守定在天門寨外?

……

韓鐘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誘餌。

他其實就是自己主動跳上魚鉤,而且還是第二次。

但真正開始隨著一列維修列車,與五百多名士兵,以及上百名鐵路工人行走在野外,韓鐘就下意識地頻頻向四周觀望,時不時的就擡起頭來,確認是否有遼軍出現在視野中。

四下裏皆是曠野,偶有幾座村莊,有的門戶緊閉,也有的已經只有殘壁斷垣。

遼國騎兵在保州以北的鄉間肆虐,破壞的不僅僅是鐵路,還有數以十計、百計的村莊。就是現在向遠處望去,就有幾道位於不同位置的煙柱,正滾滾散向天際。

在韓鐘的面前,被破壞的鐵路差不多有十丈長,下面的道砟一點沒有損壞,枕木也還好端端的鋪在石子上。鐵軌是用道釘固定在枕木上的,如果不是破壞枕木,只有拿著專用的撬棍才能起出道釘。

韓鐘看看枕木上專用撬棍留下的痕跡,搖頭嘆道,“要不是知道這裏是保州管,我都以為是被拆去換修了。”

“估計是想要運走。”陳六說道。

“可惜這些遼賊要失望了,皇宋的幹線鐵軌可沒有遼國的鐵軌那麽單薄。”韓鐘冷哼了一聲,安設在幹線鐵路上的鐵軌,單獨的一根,長度和重量都不是用馬能輕易背走的,他喚過左右,吩咐道,“撬下來的鐵軌應當就在附近,快去找找。”

一幫人受命去找失竊的鐵軌了,爬上樹,走下河,鉆進草叢,只要有可能的地方都不放過。

陳六道,“跟上午的肯定是兩撥人馬。”

韓鐘點點頭,“作案手法都不一樣,肯定是兩撥人。”

上午修好的一段鐵路,遼人就是直接挖開鐵軌底下的道床,在鐵軌下面填上了火藥,也不知填了幾百斤,四五丈長的一段鐵軌直接被炸成了幾段麻花,有一節甚至飛到了幾十步外,紮進了樹幹裏。還留在道床石子上的鐵軌,也有很長一段變了形,只能全數更換。對眼前這一段下手的遼人,就斯文多了,相較而言,大概是強盜和竊賊的區別了。

仿佛是為了證明韓鐘方才推斷的正確,才說了沒兩句話,派去尋找鐵軌的人就大聲叫道,“找到了,提舉,找到了!”

遼人把拆下的鐵軌,丟進不遠處的河裏,河水清淺,在河岸上一眼就能看見水下的鐵軌。丟失的八根一根不少。

幹線鐵路上的鐵軌都是上好鐵料,如果有閑暇,遼人肯定會直接拖回去,可惜沒有專用的鐵軌大車,他們甚至連運走都做不到。

待水下的鐵軌一根根地被拖上來,負責保州分局鐵路維修的官員上來問道。“提舉,要不要換?”

這幾段被丟進河裏的鐵軌,只是在水裏泡了三五天,沒那麽快銹蝕,如果看外觀,比韓鐘帶來的新鐵軌還要光潔一點,新鐵軌到處都蒙了一層銹色,而舊鐵軌至少被車輪常年碾壓的正面,還沒有來得及生銹,很多地方都是打磨過一般的光滑,其實都還能用。

韓鐘想了一下,搖了搖頭,“都換新的。”

舊鐵軌誰知道浸了水會有什麽問題,還是拖回去回爐比較好。至於節約,降低幹線鐵路中段的風險,就是最大的節約。

鐵路工人們從前面的車廂中拖下換用的鐵軌,扛到安裝的位置上,將一根根長達一尺的道釘捶進枕木中,將鐵軌牢牢卡住,又將舊鐵軌拖上後面車廂,晚上就拖回車站內的修理廠。

這邊一根根地將鐵軌重新裝上,另一邊韓鐘又派人去檢查附近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