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2/2頁)

“下官不需要太多人,人都關在甕城中,慢慢放出來就是了。”

王殊是秦琬副手,類似於知州和通判的關系。如今制度,副職都負有監察主官的權利。通常關系是極差的,好也是面和心不合。所以有官員在除授知州的時候,就喊出了要一個有螃蟹無通判的去處。

但王殊自上任後就給秦琬盤弄來盤弄去,弄得敢怒不敢言,今日要不是怒到了極點,到秦琬離任都不會爆發出來。

只是作為負有監察之權的副職,王殊平日裏自稱下官,諷刺的味道多一點。現在幾聲下官,卻是心中多了一分急切。

“慢也無妨,只要在日落之前做好就行。”

太陽還沒有上到中天,離日落還有三四個時辰。看著時間還長,可一萬人平均到四個時辰之中,就是一個時辰要檢驗過一千兩百人。再細分,就是一分鐘檢查十個人。

京師的城門倒是一分鐘能過一百人,但只要每個進出城門的都要被問一下姓名,那就要對折再對折了。而現在是要甄別細作,就是只老鼠要進來,也恨不得要查明三代、報上籍貫。

秦琬心中憂急,依然是一點不表現在臉上。倒是毫不猶豫地就給王殊出了個難題。

……

夏日的艷陽在河北的原野上帶起陣陣熱浪。燥熱的風湧上城壁,籠罩上了甕城。

城磚上的青苔松松地發黃變幹,總是陰濕的城墻腳下泥土也皸裂如同龜背。

人嚎馬嘶的喧囂從城外傳來,火炮的轟鳴聲在四面城墻之中回響,得脫生天的百姓們卻都沉默著。

烈日當頭,熱浪籠罩,身邊都是人,連喘口氣都要憋著。從生死關頭的緊張中放松下來後,許多人抱怨過,想要進城,但根本沒人理會。

如同被關在監牢中,很快就熱得沒了力氣,蔫了下來,甚至都不想說話。幾千人都安靜得就像一群幽靈,有形,卻沒有聲息。仿佛他們根本不存在。如果再持續下去,很多人就會無聲無息地死去。

昏昏沉沉的時候,他們突然聽見有人在喊,還有力氣的擡起頭,看見城頭上,有一士兵拿著喇叭話筒喊著,“城下的人聽仔細!”

更多的人擡起頭,聽著那士兵又重復了一遍,“城下的人聽仔細!”

然後重復到第三遍,“城下的人聽仔細。”

這一回,只要有意識的都擡了頭。

“定州路都監、天門寨知寨秦公有吩咐……”

“據俘獲韃子招供,有韃子細作暗潛爾等之中。”

望著城頭上的幾千人,都是目光呆滯,誰也沒有余力去關心身邊的細作。

“故此都監有令,將在爾等之中搜檢,凡通過搜檢,確認並非細作者,即可入城。”

就像一塊石塊落入水中,人群中泛起了一陣漣漪,隨後化為一波巨浪。

入城?

入城!

從沉寂中沸騰的人群爆發出巨大的聲浪,然後向內側城門湧去。

“安靜!!!!”

用長長的尾音表達自己的態度,不過更有效的是一聲清脆的槍響。

“全都不得妄動!”話筒中的聲音尖厲,“制造混亂者,便是遼國細作!”

連續幾次的重復,伴隨著槍聲,人群恢復了平靜。

“婦人,幼子,老者,可不必搜檢。其余人等皆須搜檢後方可進入。”

“搜檢過程中,凡不聽號令者,視同細作,殺。煽惑人眾者,亦是細作,殺之勿論。爾等也當仔細觀察左右,如有異動之人,可立刻拘捕,但凡捕獲奸細一人者,便有百貫重賞。”

話筒中接連說了好幾條禁令,城頭上拿著火槍的士兵,幾聲槍響,都證明這幾條禁令並非是玩笑。而百貫賞賜也讓人感覺到那沉甸甸的分量。

一時間沒有人再有多余的動作,反倒關注起左右。

“靠近內門者稍退。”城頭上又喊了起來,隨著門前人眾依言後退,內門也有了動靜,開啟了一條縫。

看到內門開啟,後面的人激動起來,拼命地向前。城門砰的一聲又闔上了。向外側開啟的內門城門,只要門外的百姓稍一推擠,立刻就會闔上。

兩三次下來,現實教會了他們不能性急的道理。

城門終於開了一道允許一人進入的縫隙,縫隙後面就是通向內城的門洞。

靠近城門的人得到最優先權,爭先恐後地進去城門。

“後退!後退!先讓婦孺進來,先讓婦孺進來。”喊話的人說完後,又一次次重復禁令,“擾亂秩序,不聽號令,視同細作。”

三座城門都是這樣的安排,同時在放行百姓。城內還有一批人,都是軍中的家屬,作為向導,引導他們前往可以休息的校場。

他們的態度都很好,但被放行的百姓們,他們印象更深的還是時不時就響起的槍聲。

“先把話說明白。”槍聲響起的時候,王殊對秦琬說,“然後就是不怕殺人。他們既然怕北虜的刀,就更應該怕官軍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