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3/4頁)

但以上的都是日常開支,戰爭的開銷,救災的開銷,這些特別支出,在今年直接讓國庫動了老本。

章惇對韓岡說要金山銀山,這不是開玩笑,也許在過去還能熬一熬,設法從哪裏擠一擠出來,但如今好日子過得多了,苦日子可就過不下去了。

“金山銀山哪裏能夠,”張璪搖頭笑,“除非金水銀水。”

韓岡哈哈大笑,笑罷又一嘆:“確是如此。一兩座金山哪裏夠用。只對遼這一仗,就花錢如流水。”

“好歹當下還有玉昆你和子厚主持國計,我等尚可高枕無憂。”張璪眼神灼灼,盯著韓岡。

韓岡側過臉,望著暮色籠罩的院中,“也就是今年,明年情況就會好轉了。”

張璪同樣轉頭望著夜色:“今年能打下遼國嗎?”

“日本肯定是能攻下來的。”韓岡對海軍行動還是頗具信心,在封鎖了遼國到日本的主要航線後,海軍即將展開全面進攻,只要擁有制海權,日本就是囊中之物,區別只是要花多少代價去拿取,“所謂阿堵物,終究還是信心上的事。有了日本的金銀銅,鑄多少鐵錢都不愁貶值。再以日本土地、人口和礦山開發權為抵押,哪裏弄不到錢?”

都堂中已經商量好了,日本拿下來後,即使是金礦銀礦,也會分給私家開采,只是國家保留收購權,以市價購買開采出來的礦產,朝廷分得鑄幣稅,貴家豪門則拿到礦山和土地。

還有日本的人口資源,也是價值億萬的財富,江南的絲織廠要人,南洋的種植園也要人,高麗人和倭人都是上佳的勞動力。比大食和阿拉伯胡商運來的昆侖奴、天竺奴要好使喚得多,比南洋本地的獠奴同樣要強出不少。在海軍擊敗了遼國那幾艘破舢板之後,江南南洋的工廠主、種植園主都綠了眼睛,通過各種渠道請求、要求、懇求朝廷,把日本給攻下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只要能打得贏,這錢自然是滾滾而來。

“有了日本的千萬頃田地,這糧價應當又能降一點了。”張璪說著又笑了笑,“不求降糧價,能多分擔一些人口就夠了。”他對韓岡道。

在氣學一脈長年累月地宣傳下,朝廷上下對人口問題都很看重,對中國的人口急速增長都抱著很深的憂慮。開發南洋、拓張西域,征服大理,還有現在與遼國的戰爭,不斷擴張不僅僅是因為朝堂中的重臣們都在其中撈到了大筆大筆的好處,也是因為他們對韓岡所描述的人口爆炸的未來的恐懼。

不將壓力疏散出去,那麽壓力就會在內部積蓄,從而導致爆炸。開發蒸汽機時,各種爆炸時有耳聞,朝堂上下都知道壓力大了會導致多麽慘重的後果。

“只是三島就有近三十萬人了。”韓岡喝了口已不那麽滾燙的茶水。

耽羅島【濟州島】,琉球島,夷洲島【台灣島】,從北到南的三大島,十幾年間已經開發出一座座莊園、村社來。耽羅島上氣候適宜,還有大片大片的私家牧場,上面的馬匹都是一等一的好馬。

雖然這幾處島嶼上的村社、莊園開發時日並不長,小的地方只有三兩戶人家,大一點的莊子也就三五十頃田、百十口人,但架不住中國人口多,鋪開的攤子大,沒幾年的工夫,在這幾座島上到處能看到被開辟的田地了。

“日本怎麽說也能有兩三百萬移民。日本的氣候類似北方,北方的移民可以更多一點。”

張璪笑道,“北方移民多一點也好,免得到處都是福建口音。”

韓岡也為之一笑。

福建人多地少,舊年便有溺嬰之俗。一家通常只養二兒一女,余皆溺死。現在則因為南洋開發的緣故,風氣大改。大批大批的福建人移民去南洋,去海島。

如今的福建,男丁至少都養到十二三歲,一般是十五六,然後打發出門做學徒,做小工;女子也因為世間男子漸多,娶妻困難,使得民間對陪嫁的要求越來越少,又因為如今蒙學和小學教育普及,男童多要去學校讀書,女童在家能做事,因而得以被家裏看重。加之糧價低廉,養活她們的負擔降低許多,女嬰的存活率也就越來越高。按照保赤局的記錄,在福建,女嬰種痘的數量,已經有男嬰的九成了,而其他路份,兩者更是幾乎相等。

但韓岡笑的,卻是張璪的用心。韓岡邀請張璪參觀演習,自然是為了爭取這一位樞密使。

雖然張璪年高多病,最多也只能在都堂再留上一任,但積年的樞密使,還是有著自己的權威,對朝廷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韓岡卸任在即,章惇即將大權獨攬。熊本上位之路暫時中斷,李承之雖說在計劃中,將接任韓岡為相,但李承之年老,聲望不顯,無法與章惇對抗,連維持現狀都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