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2/2頁)

韓岡搖頭,“莫管他,眼下不是分心的時候,過段時間再說。”他看看急紅了臉的何矩,“你放心,榜樣的作用,我還是記得的。”

韓岡做了決定,何矩不便再勸,點點頭,又狐疑地看著韓岡,米彧投效章相,以韓岡的性格不應該如此溫和。

韓岡沒去在意何矩的心情變化,直接問到,“先說說川中的事,你負責跟他們聯絡的,有什麽想法。”

川中在經貿圈中,算是關西的勢力範圍。因為三峽航道過於艱險,進出東川的難度太高,成都府路更多地還是從北面與關中聯系上。

而川中的商人雖然依靠雍秦商會,但一向自立。前幾年甚至還自組商會,不過他們找的幾個靠山都相繼垮台,最後還是投效了雍秦商會,只是自己抱團,跟雍秦商會內的其他成員來往要疏遠一些。

這幾天在他們那裏受了些氣的何矩也很幹脆地說了一句俗話,“閩蜀同風,腹中有蟲。”

“好了。”韓岡搖搖頭,這種地域歧視隨口而來,已經是無可救藥了。

韓岡建立雍秦商會,其實也加深了地域歧視造成的隔閡。京師的商人、四川的商人、河北河東的商人,能夠加入商會中,但並不會像關西的商人那樣,全心全意投入到商會組織的各個項目計劃中。

而批評四川人,卻又掛到福建人,北方人對福建人的看法一貫如此,也怪不得何矩——這句俗語中,川地也是背了一點鍋。

地域歧視是千古難題,韓岡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尤其是無有外患的情況下,更是團結不起來。

中國商人外無強敵,甚至連海外市場都不算大。對外出口不過一兩千萬貫的大餅,還不夠七八家大商人瓜分的。進口貿易規模也大不起來,在中國占據了南海之後,大食和阿拉伯的胡商能帶來的商品已經沒有多少吸引力。

真正有賺頭的還是海內貿易。國內的貿易額,是以億來計量的規模。各方商業勢力,爭來奪去,搶得都是對方嘴裏的肉。

即使韓岡能讓天下商人都團結起來,設立一個商會,將這些恨不得對方全家死光的商人勉強捏合在一起,也不過是把外鬥改為內鬥罷了。

即使是依靠權勢,韓岡最多也只能設立一個協調機構讓這些商會的成員有個打嘴仗的地方。至於其他方面的作用,實在是讓人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