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

馮雲山見伍崇曜臉色也很平靜,便知前番自己強勢的做法,是做對了。

對於伍崇曜這種從骨子裏接受儒家教育,卻從小便以買辦商人身份出現的人,只能先強勢打壓,再給點甜頭,才能掌控。

馮雲山對於這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底細摸得比較清楚。之所以伍家給滿清捐獻那麽多的銀兩,不外乎是想花錢消災,不至讓滿清官府過於眼紅。同時保證自己的經營特權,這便是早期的官商吧。

同時,伍崇曜和他祖輩一樣,都想盡力擺脫關商人身份,考取功名。

但很明顯,滿清不會讓一個又有錢又有權勢的家族出現,哪怕伍崇曜考了數次,連個舉人都中不了。最後,只得花巨金捐了個道台,還沒有實職。

掌握了這點,馮雲山便心中有底。

當下,親熱地對伍崇曜笑道:“崇曜,來,坐到本王身旁來,就近些說話方便。”

伍崇曜心中一陣郁悶,剛才一直讓我跪著回話,怎麽就沒覺著不方便了?但臉上還是笑容滿面,屁顛顛地奔過去,靠著左宗棠的旁邊坐好。

“崇曜,季高跟你說過了吧?”馮雲山笑容滿面,“本王有個設想,準備用重金組建個對外貿易的公司,你可以理解為洋行!”

“聖王,崇曜知道洋人說的公司的。”伍崇曜道。

“噢,對啊。本王忘了你和洋人關系不錯,對西洋那套也比較了解。”馮雲山自嘲地笑笑,接著道:“公司名稱,便叫‘南洋公司’,本王親自任董事長,由你任總經理,打理日常生意經營,本王會派監事常駐公司協助你。”

“別小看這個總經理!這麽說吧,在聖國內部,這個職位比原來清妖給你的正四品道員,可是要高出太多。而且,本王便與你以半年為期限,若是你幹好這個差事,可以任命你為正式的聖國官員。”

“多謝聖王!崇曜必定為聖王鞠躬盡瘁,萬死不辭!”聽見自己有機會當上正式官員,伍崇曜感覺自己胸口跳得厲害,連忙跪在一旁謝恩。

看來這伍崇曜就算與洋人接觸再多,還是逃不過傳統觀念的影響,估計他做夢都想脫掉商人身份,去做真正的官,認為這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吧。

事實上,歷史上的伍崇曜便是這樣。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哪怕是廣東巡撫柏貴成立英人的傀儡政府,伍崇曜為了當官,也摻合其中,但至死仍沒有實質性官職,死後還被當地百姓“僉以死一大漢奸為幸”。

馮雲山不由暗笑。只要有這個心思,就不愁掌控不住你。

馮雲山讓左宗棠將許家和也表示投靠聖國的潘家一並找來。

接著,馮雲山又問了下伍崇曜關於他們伍家和十三行的一些情況。

原來,伍崇曜的祖父伍國瑩,原來只是在廣州城裏賣甘蔗的小販,後來給一同從福建來的潘振承潘家商行當夥計。等潘振承創辦同孚商行並成為廣州十三行商之一後,伍國瑩還只是商行裏的賬房。他開始參與資產的管理,進行貿易投資。

這時,恰好碰到滿清乾隆著名的“一口通商”外貿政策,廣州十三行成為當時滿清唯一合法的半官方性質的“外貿特區”,壟斷了海上對洋人的貿易。所有與洋人的交易,都必須通過十三行進行。

此時,廣州口岸對外貿易量的增加,行商們應接不暇,滿清朝廷決定吸納新的行商加入十三行。

伍國瑩抓住了這個機會!

他利用自己在潘家同孚商行積累的財富和人脈,尤其是和許多洋人建立的私人友誼關系,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大力扶持下,創辦了怡和洋行,直接代理了洋船上的生意以及代替海關向洋船征繳關稅。

此後,經過二代,到伍秉鑒執掌怡和洋行後,怡和洋行發展成為以潘、伍、盧、葉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十三行中的首位。伍家也已成為最富有的家族。

再後來,不僅有豐富的經商經驗,而且有超前經營理念的伍秉鑒,利用借殼生蛋等商業手法,在和洋人的貿易中,快速積累巨額財富。

伍家不但發了財,還和洋人關系密切,和一批西洋商人成為私交不錯的朋友。

伍秉鑒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甚至東印度公司有時資金周轉不靈,還向伍家借貸。到伍崇曜時,又因他與美商的密切關系,成為美國旗昌洋行的大股東。

同時,伍家恩威並用,駕馭其他十三行商,成為許多行商的債權人。

馮雲山見伍崇曜泛泛而談,也讓自己了解不少。這許多,歷史是會記載的。不過,他最關心的還是,傳聞中,伍家和英美鴉片商勾結,到底是怎麽回事。

他含蓄地問了下,伍崇曜便氣憤填膺道:“聖王,這都是滿清官府的汙蔑,讓伍家背黑鍋!不過,父親當時也高估我們伍家的份量,導致一錯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