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7章 佳偶天成

薛訥的回答,讓薛紹有一種聽到了童話的感覺。

早在五六年前,也就是薛楚玉偷偷跑去從軍的時候,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楚玉曾經定下過一門親事,可以說就只差洞房花燭了。女方是一位姓姚的人家,出身吳興姚氏大姓,算起來也和薛仁貴的家世門第比較匹配,而且親家翁曾是薛仁貴的一位多年好友。

可是因為薛楚玉的“逃婚”,這棕婚禮最終沒有如期舉行。這不僅僅讓薛仁貴失去了他的一位好朋友,還讓這戶姚氏人家從此在親族當中擡起不起頭來,待嫁的女子也幾乎一死以明志。

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裏,名門大姓的女子如果到了十七八歲都還沒有許配人家,那就已經可以算是大齡“剩女”了,那是家門不幸,是一種莫大的恥辱。如果許了婚卻被人退掉,或者是男方逃婚,則比當“剩女”還要更加悲劇更加可恥。

薛仁貴對薛楚玉的憤怒,恐怕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出於他的逃婚之舉。

轉眼這件事情翻過了五六年,薛仁貴和那位老友再未見面,薛楚玉也都快要忘記了自己還曾經有一位“未婚妻”。但緣分就是這樣的妙不可言,那一位姚姓人家千轉百回的搬遷到了並州都督府治下的樂平縣,姚父還擔任了縣令一職。

而姚女至從許婚之後,雖未正式成婚,但一直以“薛姚氏”自居,把自己視為薛楚玉的妻子。這五六年來,她足不出戶心無旁鶩只在家中侍奉父母、刺繡女紅或是讀些詩書,典型的良家閨秀。有人勸她再嫁,她嚴辭拒絕。有翩翩美公子對他垂青,她也不屑一顧。就這樣過了五六年,她已是二十歲的大姑娘——這在大唐時代來說,絕對是“超齡剩女”。

薛仁貴上任代州都督,自然引起了姚家的注意。但礙於種種情由,兩戶人家仍是沒有互通往來。薛仁貴幾乎不知道,自己曾經的老友如今就在樂平縣為官。

戰事發起之後,薛楚玉代父把守朔州幾乎戰死,消息很快傳到了樂平縣的姚家耳中。姚女不顧一切的跑到前方尋找薛楚玉,在兵荒馬亂之中費盡周折、飽受折磨,終於在代州找到了薛楚玉!

這時,薛仁貴已經率軍向固良小邑進發,薛紹也率軍去了代州布防準備換回薛訥。薛楚玉獨自留在代州養傷,身邊僅有一些軍醫照料。姚女找到薛楚玉之後,往事種種她絕口不提,只是不由分說的承擔起了照顧薛楚玉的責任。

衣不解帶,朝夕在側。

薛楚玉出於一番愧疚之心努力推辭、甚至佯作大怒的罵辱驅趕,姚女完全不為所動,一味只是溫柔倍至的細心照料。

料薛楚玉身邊的軍醫和曲部們,全都被姚女的真誠所感動。薛楚玉,終於也被打動了。後來回到代州的薛訥,同樣也被感動了。

此事,很快就在代州傳為了一段佳話。

就這樣,薛訥做主,帶著他的弟弟和準弟媳來到了雲州拜見薛仁貴,準備把當年未完的婚禮,真正的舉行一次。

同時,或許是因為姚女的出現發揮了特殊的作用,重傷難愈的薛楚玉心態也漸漸的平和了下來。他不再執著於沖鋒陷陣充一猛將,而是願意攜姚女之手共結連理,從此接受現實去過平常人的生活。

這才是最讓薛紹欣慰的!

“少帥若能說和家父與楚玉,則是最好不過。若是不能,在下也鬥敢要請少帥做楚玉的媒人!”薛訥道,“不知少帥意下如何?”

“那還用說?”薛紹已經有很久沒有像今天這樣開心了,用力的拍著胸膛,“楚玉的事情,全都包在我身上!”

薛訥大喜,“多謝少帥!”

大軍回城之後,一片歡慶。整個大軍營裏,都相當的熱鬧。武承嗣在薛仁貴那裏討了個沒趣,慶功宴一事也就作罷。薛紹樂得一個清凈,馬上就叫薛訥帶路,去找薛楚玉了。

薛楚玉回到雲州之事,並未張揚。除了薛訥和他兄弟二人的親隨部曲,知道的人並不多。現如今,他就住在雲州一處不顯眼的民宅之中,宅裏宅外還殘留著突厥人縱火留下的燒痕。

宅外有幾名軍士把守,遠遠見到了薛紹就準備入內通報。薛紹對他們打手勢說不用——非得給楚玉一個驚喜才行!

眾軍士於是按捺不動。

薛紹下了馬,輕輕的邁著步子走進宅院之中。

院落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有些簡陋,但是清掃得非常的幹凈。院子裏晾著幾件衣服,還有一片新開出的菜圃和花圃。陳舊的土胚木板瓦房共分三間,雖顯平易但一點也不破落,有好幾處新加修繕的痕跡。

薛紹不由得會心一笑,想必是薛楚玉入住之後,對這座房子進行了一些修繕——莫非他還打算在此常住?

這時,瓦房裏傳出一個女子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