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2/2頁)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以基兒之見,此事該如何著手?”

朱瞻基看了看一臉興奮的朱高熾說道:“皇爺爺不過知命之年,與北元相鬥一生,再也沒有比皇爺爺對北元更熟悉的人了。父王也只是而立之年,深受儒家,朝堂諸大人之推崇。而孫兒對大明之外的世界也好奇不已,願以先鋒,為我大明開疆拓土。以孫兒愚見,自當以己之長攻之其短,我們爺孫三人各司其位,各謀其長。”

朱棣精神一振,點頭說道:“有何想法,一一道來。”

“瓦剌,韃靼,兀良哈三族乃是我大明心腹大患。但是其三族如今以草原,北漠為天塹,始終難以徹底根除。即使受我大明冊封,卻也只是表面順從這一切源自於我大明並沒有真正影響到三族的內政。”

朱棣看了看朱瞻基,說道:“基兒有何妙策?”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將清朝時期對草原統治的策略拿了出來。“草原難以治理,源於其逐牧場而生,人口流動。孫兒認為,想要改變我們的被動局面,主要有三點,其一盟旗制,將蒙元不同民族的人限制在一個地方,不能在流動。其二,減丁制,在草原拉攏貴族侵占資源,宣傳佛教,讓底層牧民出家當和尚。其三,儒家開化制,以後凡有儒家份子違法,發配草原,讓他們去草原教化。”

主動還沒有說話,朱高熾就連忙說道:“此事萬萬不可。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基兒此舉乃是動我大明根基。”

朱瞻基笑道:“有些事是不需要說的,我們只需要做就好了。”

想人那些士大夫跑到草原去教化,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在國內就能享受特權,何苦去大漠吃沙子。

朱棣也大為意動,卻沒有表態,只是說道:“我會讓尚書省,諸大臣分析此舉,最少前兩條,我就認為很不錯。”

朱瞻基也來勁兒了,又把清朝時期針對草原的政策細致講解了一遍,不過關於和親這一點,卻被朱瞻基忽略了。

明朝最後再混蛋,但是也是中華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國家。

雖然他們做了許多錯誤的選擇,但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精神,卻是近代中華歷史上,不可泯滅的光環。

朱瞻基當然不會讓自己變成一個汙點,他只會做的更好。

最後,朱瞻基又向朱棣和朱高熾說道:“皇爺爺精力放在草原,父王協助皇爺爺穩定朝政,替軍隊征發糧草。而孫兒則立志海外,為我大明開疆拓土,填充國庫。”

朱棣搖了搖頭說道:“海外風險甚大,基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無需冒此風險。”

朱瞻基單膝跪地說道:“孫兒願意立下軍令狀,只需三年,解決大明倭寇之患,三年以後,孫兒每年最少為大明貢獻五百萬輛白銀。”

如今明朝雖然蒸蒸日上,但是偌大的國家,一年的稅賦也不過兩千萬兩,這個數字還是朱棣時期才達到的。

朱瞻基承諾一年五百萬兩,就是一年國稅的四分之一了,即使是朱棣,也有些不敢相信。

“胡鬧。國家大事,可不是你這等小兒隨意揣測的。五百萬兩,難道海外當真就是金山銀山不成?”

朱瞻基卻仗著朱棣喜歡他,絲毫不怕,應道:“孫兒只是在寧波一地隨意折騰了一下,一年兩次南洋,兩次北地交易,每年獲利就百萬兩以上,如果皇爺爺授權孫兒,以傾國之力,不要說五百萬兩,就是一千萬兩,孫兒也有信心。”

朱棣愣了一下,看了看朱瞻基,又看了看朱高熾,書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每年獲利百萬兩以上?”

“是!”

“那我向你拿了一百萬兩,只是你一年的獲利?”

“是!”

“那你幹了四年有余,手裏還有三百萬兩?”

“白銀兩百萬兩,固定資產百萬兩,另有黃金二十余萬兩。”

朱棣倒吸了一口涼氣,然後拍腿哈哈大笑了起來。“我只知你四年獲利百萬兩以上,以為把你掏空了,你竟還有如此豐厚的家資。朕為北征之資苦不堪言,卻不曾想,朕身邊就有一個鄧通。”

朱瞻基毫不猶豫說道:“孫兒願意拿出所有活資,支持皇爺爺北征。”

“好,好,有孫如此,朕喜不自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