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2/2頁)

當朱瞻基躲在農莊裏用心梳理大明水師的實際情況,根據現實情況確定海軍的管理制度的時候。

應天府城內,無數官員也在密切注意著朱高熾和朱高煦對朱瞻基掌握水師的反應。

朱高熾一直保持沉默,甚至三天都沒有出現在詹世府,這也讓詹世府的一系官員格外沮喪。

朱高熾不出面,他們縱使有千謀萬計,也無計可施。

而朱高煦最近幾天則變的有些狂躁起來,在不同場合都在叫囂,朱瞻基掌權,不符祖制。

但是現在明眼人都知道朱瞻基掌權,也就意味著朱高煦這一支,根本沒有了希望,所以敢於應和者寥寥無幾。

還沒有等朱高煦搞出什麽動靜,南京午門的登聞鼓卻被敲響了。

一個來自高淳縣的叫汪漣的秀才披發左衽,敲響了登聞鼓,狀告如今的漢王朱高熙,劫掠其妻,奸,淫致死。

這一下,整個應天府全被這個新聞吸引住了。

登聞鼓是在西晉建立的直訴制度。自西晉時起,在朝堂外懸設登聞鼓,臣民若有重大冤情,不服判決,可以擊鼓鳴冤。

直接訴冤於皇帝或欽差大臣,官府須聞聲錄狀上奏。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午門設立了登聞鼓,士農工商或者官吏,有大冤及機密重情就可以敲鼓,而且專門安排有值班的禦史。只要敲,就必定立即受理上報皇帝,所謂“擊即引奏”。

而一旦皇帝對此有批示,錦衣衛的軍官就會拿著駕帖將當事人護送到司法部門處理,有敢拖延阻擋的,不管官達幾品,只有一個字,“罪”!

不過,敲響登聞鼓是要驚動皇帝的,如果案情太輕,或者是舉報有假,舉報人很有可能陪死。

即使不死,敢敲響登聞鼓,就注定會得罪一大批官員,最後也沒有好日子過。

在朱棣當政這十二年,登聞鼓被敲響的次數不到十次。每一次被敲響,都會讓整個應天府沸騰起來。

其次,漢人一直是束發右衽,左衽只有蠻夷才會采用。在漢人中,只有一種情況才會穿左衽,那就是給死人穿壽衣。

這個汪漣披發左衽,那就是抱著決死的目的了,如此決絕,還是一個秀才,這個案子就更引人注意了。

再然後,這個案子還涉及到了桃色,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凡是桃色新聞,都比其他案件更吸引人的注意。

所以,當這三個因素集中在一個案子上的時候,這個案子想要不轟動,幾乎是不可能的。

都察院的禦史不敢馬虎,當天下午,這件案子就被送進了皇宮,而朱棣也禦筆一批,嚴令徹查。

京城漢王府內,當天晚上就接到了聖旨,嚴令朱高煦不可出門,靜候案子的審判結果。

在封建時代,身為一個皇子,擁有的特權是無與倫比的。哪怕他犯了再大的罪,也只有皇帝能處置他,律法對他是沒有用的。

“哐……當……”一個官窯的彩花瓷瓶,被扔到了跪在地上的人頭上,又跌落在木地板上,才終於破碎。

身材高大的朱高煦喘著粗氣,像一只猛虎一般,瞪著跪在地上的中年人。“你不是說都已經處理好了嗎?為什麽這個汪漣現在卻又敢去敲登聞鼓?如此小事的都處理不好,我要你何用?”

跪在地上的中年人頭雖然沒有破,卻很快腫起了一個紫色的大包。

他卻顧不上這個大包,不停地叩頭叫道:“殿下息怒,此事另有蹊蹺,望殿下明鑒。”

“有何蹊蹺?”

中年男人擡頭看了朱高煦一眼,快速說道:“想那汪漣,本就是個破落戶,是他主動攀上殿下,想要尋一個好出身。雖然他的妻子是殿下主動索求,但是當初他也是同意的,豈有前腳同意,後腳就反悔的道理?何況那汪漣本就貪生怕死,怎會為了一個女人,就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這件事必有蹊蹺。”

朱高煦問道:“讓你拿給他的銀子,送到他手裏了沒有?”

這個中年人心中一苦,朱高煦是讓他給汪漣送一百兩銀子去,但是這銀子被他隱沒了。但是這個時候,他如何敢承認,這些年,他親眼見到朱高煦處死的下屬不計其數。他若是說銀子沒有送到,恐怕下一刻就要人頭落地。

“殿下明鑒,他可是收了你的銀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