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德裏蘇丹國(第3/3頁)

還有許多小國,只記載有什麽鄰國,靠近誰,但是卻沒有詳細的位置記載。

所以朱瞻基就是看到介紹,也不知道究竟是哪裏。

把這件事安排了下去,隨後就又宣了德裏國使節覲見。

柯枝人代表了普通的印度人,膚色越淺,地位越高,有明顯的民族風格。

但是德裏國的人種就比較復雜了,他們雖然大部分都是白人的模樣,但是卻不屬於一個民族。

在他們之中,有雅利安人,有斯拉夫人,有閃族人,有波斯人,有突厥人,有蒙元人。

這就是一個大雜燴的國家,就連國家的政體,也是一個大雜燴。

宋代開禧二年,阿富汗古爾王朝統治德裏的總督庫特布艾巴克自立為統治印度的蘇丹,定都德裏,標志著德裏蘇丹國統治印度的開始。

首先是突厥人進入了這裏,後來阿拉伯人又占據了優勢,最後各種各樣的人都被融合進了這個國家。

外人熟知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其實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德裏人發明的,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了出去。

他們這些人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信奉綠教,並且在幾百年的時間裏能牢牢占據這裏,靠的就是同一個信仰,以及強力打壓印度教徒。

這可以說是印度歷史上的黑暗時期,要不是因為綠教占據印度的聖地,以及最肥沃的北部平原,印度教徒恐怕早就滅了佛教。

從這方面來說,綠教拯救了佛教。

這跟帖木兒打敗了奧斯曼帝國,等於變相地拯救了歐洲是一樣的道理。

當時要不是帖木兒打敗了奧斯曼,奧斯曼已經滅了拜占庭帝國。

在洪武二十九年的尼科堡戰役中,奧斯曼帝國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的聯軍,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除了用巨款贖回三百名貴族騎士外,其余的幾乎全部被殺。

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占據了巴爾幹半島,拜占庭帝國危在旦夕。

但是這個時候,瘸子帖木兒西進,開始向奧斯曼帝國的老巢進軍。

到了永樂元年,帖木兒進攻到了奧斯曼的中心。在安卡拉戰役中,帖木兒軍大敗奧斯曼軍,君主巴耶塞特都被俘。

這一事件暫時挽救了拜占庭帝國,也相當於救了整個歐洲,最起碼是救了東歐。

德裏蘇丹國名義上一直是帖木兒國的屬國,許多在帖木兒國混不下去的人都來到了這裏,增強了德裏國的實力,也讓他們的政體顯得混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