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2/4頁)

當然,他這些年遭受的彈劾也是最多的,是個人就想把他弄下台。

因為他可是武將,不是文臣。

陳瑄原本是漕運總督,如今這個銀行總督掌管天下內陸河道金銀轉運,驛站,轉運司的獨立衙門,還有一支專門的押運隊伍。

隨著銀行的擴大,網點的增多,金銀轉運的工作越來越多,這個隊伍也就越來越大。

永樂二十年春節之前統計,銀行官員現在已經超過一萬,職員超過五萬,而直屬的押運隊伍有六百多條河船,人員超過五萬。

現在全大明,就屬銀行的職員最多,直接管轄押運隊人數最多,權力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官員和將領。

所以,文臣們想要把陳瑄弄下去,就連武將勛貴們也都冷眼旁觀,因為一個個都對他嫉妒不已。

沐昕這個原本的銀行副總督,跟隨朱棣出征的時候,開心不已,因為戰功,他這個駙馬都尉如今還獲封了一個侯爵,可以傳給後代。

回到大明之後,他可是頗為得意,但是現實卻讓他傻眼了。

他根本沒有想到,銀行現在發展成為了僅次於內監的天下第二大衙門。陳瑄這個平江伯,成為了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甚至要把這個之一去掉。

最近一段時間,他顧不得享受,一心投入到了對銀行的運作了解之中,想要從眾分一部分權過來。

他這個侯爵,駙馬都尉不過是虛名,沒幾個人會在乎他,可是銀行副總督這個位置,卻是人人巴結啊!

陳瑄倒也不敢設什麽障礙,因為沐昕本來就是專門負責陸路的金銀轉運,同時也負責全國巡視查賬的。

而且他跟自己沒有什麽利益沖突,想跟自己爭,還是先把權力從接替他任務的廣恩伯劉才手裏要回來再說。

劉才這個人是個老實人,因為口吃,顯得孤言寡語,跟誰都沒有太深的交際。他是那種一根筋的人,作戰勇猛,獲封廣恩伯。

因為嘴笨,第一次北征的時候,還被朱棣怪罪,削去了爵位。

不過後來朱棣自己都過意不去,又把爵位賞給了他,卻一直沒有重用了。

沐昕出征以後,不知道什麽原因,太孫將他找了出來,負責銀行查賬和陸運金銀。

但是,陳瑄後來看明白了,太孫看重的就是劉才這個人不會營私結黨,也就不敢貪腐。

從那以後,陳瑄明白了自己應該怎麽做才對。

他不僅不能貪,還要做一個孤臣。只有這樣,他這個位置才會坐的穩,只要太孫殿下看重他,任誰也彈劾不了自己。

他在朝中本來就盟友不多,只有豐城侯李彬與他關系莫逆。

他們兩人是一同上陣殺敵,出生入死,一同治理海疆,後又結為兒女親家的扯不開的緊密關系。

但是除了李彬,他與其他同袍都逐漸疏遠,向孤臣的方向發展。

朱瞻基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當初回來大明以後,雖然銀行的發展不盡人意,但是他也沒有想過換了陳瑄這個銀行總督。

想要坐這個位置,就必須要當一個孤臣。

而且,陳瑄能力出眾,雖然沒有什麽建設性的管理才能,交給他的工作,他都能不打折扣地完成。

這以後,再多的人彈劾陳瑄,朱瞻基都留中不發,其他人逐漸也就知道了朱瞻基要保陳瑄的態度。

陳瑄的權力雖然大,但是他現在當了孤臣。而且他手下的那些押運軍原本許多都是驛卒,經過訓練也沒有上過戰場。

他們都是聽命行事,跟陳瑄這個高高在上的銀行總督不可能有太深的感情,指望這些人跟他造反,是不可能的。

再多人彈劾,只要他不貪,不徇私,朱瞻基就會保他一輩子。

因為種種原因,陳瑄現在成為了大明最為特殊的官員,除了受朱瞻基直接管理,沒有任何人能約束他。

論勢力,他的管轄範圍比任何人都大,管的人比任何人都多。

整個大明,也就內監的人數比三家銀行多,但是內監系統是個龐大系統,光是首領大太監都有二十四個,哪像陳瑄獨掌大權。

他也知道自己是絕大多數官員嫉妒的對象,這兩三年來,越發低調了起來。

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固然能當一個孤臣,陳家卻不能因此而受到牽連。

想要保護陳家,除了自己秉性要端正,也需要給自己家族找一個後路。

跟朱瞻基接觸了幾年,他很清楚朱瞻基是個什麽樣的人。這位太孫英明神武,心胸開闊,只要不是碰觸到他的底線,什麽事都開誠布公攤開來說,不要掩飾,更能得到寬容。

所以趁著銀行,內監雙方進行金銀交接的時候,他向朱瞻基提出了自家的嫡長孫女將於福安候之子黃柏定親的消息。

朱瞻基聽到陳瑄主動提起此事,就明白了陳瑄的顧慮,他只是略微沉吟了一下,就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