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多事之秋(第2/2頁)

“互換!遼軍精騎再假以利器如何使得?”王安石聽了駙馬的假設,腦袋搖的和撥浪鼓一般。

武器不像騎兵,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基本不需要熟悉時間拿起來就能用。就算遼國願意拿戰馬和宋朝交換冶煉鑄造方面的技術,對方形成戰鬥力的速度也會大大高於己方。這種買賣不僅不劃算,風險還大。

“如若我朝還有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冶煉之法,互換可行否?”洪濤這次確實是請教,他不懂行軍作戰,尤其是陸軍,有些問題不能想而然之,還需要專家論證。

“……晉卿可是又有神來之筆?”王安石確實和洪濤有思維相通之處,具體表現就是聊天的時候比較通暢,不用在一些基本問題上使勁兒解釋,不能說是心有靈犀也算一點就透了。

“神來之筆談不上,我在烏金行作坊邊上弄了一座煉鐵爐,如不出意外可日產好鐵千斤,精鋼同數。我只是有這麽一個想法,假如我朝可以用原來的煉鐵鑄造技術與北朝換得大量馬匹,縱使提高了北朝軍隊的實力,對我朝而言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在馬匹問題上我朝還無法取得優勢,何嘗不可以揚長避短補足我們的短板。至於說兵器問題,只要等我的煉鐵爐正常出產,北朝和夏國都無法企及。想一想,若是我朝有足夠戰馬,將士們出征時可以不吝惜箭矢,每戰都用下雨般密集的遠程攻擊抵消對方在騎兵上的優勢,不敢說次次獲勝,也能極大消弱敵國國力。人和馬都需要吃喝長大,培養不易,可鋼鐵兵器箭矢無需等待,石炭、礦石、工匠足矣,日日可有萬千出產。以後我朝軍隊就是一支由鋼鐵打造的強軍,只要後勤問題妥善解決,任何敵人都將被這股鋼鐵洪流所淹沒。”

有了知音,洪濤這張破嘴就找到了過癮的機會。噴吧,合不合理、成功與否都是政客和專家們的工作,自己只管殺不管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滋味還是享受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