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不得清凈(第2/2頁)

但不可不防,一旦有人拿書裏的某些語句小題大做就很麻煩,自己沒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和別人打嘴仗,要是因為一本書獲罪多冤枉啊。所以這些年出的書全是格物類,不摻雜所謂的思想內容。

“涼王說笑了,此故事非彼故事也,越研讀越有滋味,其中難免見到王爺的影子。不知此種寫法有何講究,還望涼王不吝賜教一二……”得,蘇軾還咬著不放了,他愣說在故事看到了王詵的影子。

“子瞻越說越不像話了,難不成還要讓本王去大鬧天宮,如此說來本王就不得不送客了!”

蘇軾說的話很可能是真,之前王小丫也是這麽講的。但不管真假這個話題都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讓自己當孫悟空,鬧誰?那不是明擺著說自己要反對新皇帝嘛,其心可誅啊!

“不不不,涼王多想了。下官認為王爺言行皆無失當之處,反倒有些過於小心謹慎……下官鬥膽進言不知可否?”

要說蘇軾只是為了探討一個故事,他確實沒那麽閑在。帶著王小丫回府探望只是個借口,下面要說的才是真正來意,前面一大堆都是引子。

只可惜這位涼王生性多疑,還牙尖嘴利,繞來繞去就是不接茬,逼的蘇大文豪不得不直接說,再不說就要被轟出去了。

“是陛下的意思,還是子瞻的意思?亦或是王相和司馬相公的意思!”蘇軾是來幹嘛的呢?他是來勸王詵出仕的。

“……皆有之。”這個主意確實不是蘇軾自己出的,說起王詵的安排問題,朝堂裏已經掰扯了半個多月,一直也沒掰扯清楚。

但有件事兒定論了,不能這麽黑不提白不提的埋沒功臣。不讓王詵繼續帶兵大家都沒啥大意見,畢竟現在無論西夏還是遼國的威脅都基本解除了,短時間內國庫也無法再支持一次大戰,收回兵權是慣例。

可就把王詵仍在開封城裏無官無職,光給個空頭王爺養豬一樣養著,很多朝臣都看不下去。要是連為國開疆拓土的涼王都被如此冷落,那以後誰還肯為朝廷出力?出力一次就被冷落一次,太令人寒心了。

這也不光是為了王詵鳴不平,而是士大夫階層的自我保護。他們不希望朝廷開這個口子,就像皇帝不能隨便殺文臣一樣。

哪怕王詵的所作所為真不怎麽招人喜歡,但集體利益該維護還得維護。畢竟王詵也是士大夫階層的一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今天針對他,明天針對你,只要開了頭就容易刹不住。

皇帝和朝中重臣也是這個意思,但他們有點怕王詵。這位涼王別看對朝政四六不懂,可真不好鬥,一旦安排不好保不齊又要興風作浪,最終弄個難以收拾的局面。

到底該給王詵一個什麽職位呢?大家一致認為越遠越好,不怕官大,就怕放在開封礙眼。外放出去,人生地不熟,手裏又沒有兵權相助,想必也就折騰不出什麽風浪來了。

你不是能把湟州那麽貧苦的地方弄成塞外江南嗎?得嘞,那就讓你繼續去地方上執政。弄好了朝廷多拿稅賦,弄壞了朝廷也不怪罪,但你的名聲就沒現在這麽響亮了,左右朝廷都不吃虧。

不過這件事兒皇帝不想下旨指派,他怕旨意下了涼王不樂意去又裝病,那會讓皇帝的臉面沒地方放的,嚴重影響威信。

這時候就需要個中間人來進行溝通了,選來選去,大家一致認為蘇軾最合適。滿朝文武裏除了遠在幽州的王韶和沈括之外,只有蘇軾與王詵談得上私交,再怎麽說也是王小丫的老師,當中間人最合適。

蘇大文豪本人其實也想讓涼王出仕,他倒是沒怎麽考慮皇帝的臉面,更看重的還是治國理想。目前他可是尚書右丞,副相之一,國之重臣。

如何才能輔佐新皇帝大展宏圖呢?說實話,在這個問題上蘇軾自問好像沒有王詵的本事,放著這麽一位能臣不用,打算留給誰?